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弊邑无罪,宜在见赦 。
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 。”
因献马,遂和亲 。③ 你看,冒顿给吕后的第一封信,竟然叫吕后嫁给他,这显然是一种挑衅和侮辱,难怪吕后看后大怒,要派兵攻打他,这不难理解 。
叫人不可思议的事,吕后给匈奴的回信,要按照信里的措词来理解的话,为了与匈奴和亲,吕后简直就是狗尾乞怜,向匈奴谄媚,一副奴才相 。尤具讽刺意味的是,冒顿回信说的“未尝闻中国礼义”的那句话,无疑是句风凉话,潜台词显然是说:真不了解你们汉朝人,那么侮辱你们也不生气,而且好像越侮辱你们,你们越高兴 。
显然,吕后给冒顿的回信,其外交措词不仅有失于吕后一个大国当权者的风度,有损于国格,也有悖于吕后为人的刚毅性格 。所以,《汉书》所引用的书信内容,其真实性很值得人怀疑 。
喜欢读史的人一般都知道,《汉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其时间凡与《史记》吻合的,班固大都“照抄照搬”《史记》的文字,改动的只是个别词句 。但冒顿与吕后的往来书信内容,司马迁在《史记》里只字没提,而后来的班固却记载的有声有色,这是为什麽呢?我的理解: 一是,如果《汉书》所载的书信是真实的话,从司马迁担任的太史令职务和他接近历史事件的时间来看,他显然应该比班固更有条件和优势掌握这些史料,可他为什麽在《史记》里没有引用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对这 。
8.【读史札记】吕后是怎么与匈奴和亲的与匈奴和亲并不是吕后的发明,而是吕后的老公刘邦的首倡 。
汉高祖七年,刘邦进击投降匈奴的韩王信,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七天后才得以解脱 。之后,匈奴不断侵犯边境,掳略人畜 。
为此,刘邦很苦恼 。刘邦手下的谋臣刘敬(娄敬)向刘邦建议与匈奴“和亲”,其基本意图是:以嫡长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厚备奁资,每年再馈赠一些汉朝所剩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絮缯酒米等礼物给冒顿,以缓和匈奴的侵扰 。
刘邦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想采纳,但吕后死活不同意 。吕后为什么不同意呢?《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列传》有一段记述,文字不多但很传神: (上)欲遣长公主 。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柰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
① 很明显,吕后之所以不同意,一是按照刘敬的建议,嫁给单于的嫡长公主,唯一的人选只能是吕后所生的女儿鲁元公主 。可鲁元公主偏偏是吕后的独生女,母女情深,吕后舍不得她远嫁;二是作为少数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给吕后的印象太坏,吕后瞧不起他们,谁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讨厌的人呢?不过,吕后反对的,毕竟不是和亲的盟约,而是鲁元公主的出嫁,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吕后用一个女人的眼泪或者说是一个母亲的眼泪征服了刘邦,迫使他不得不用一个假公主滥竽充数,完成了与匈奴和亲的计划 。
这段记述,我每读一次感慨一次 。一部《史记》关于吕后的文字,我认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名,不隐恶”的写作主旨 。
司马迁以客观的笔触写了吕后的嫉妒残忍,比如她对待戚夫人;写了吕后的果断刚毅,比如她杀韩信;也写了吕后贤妻良母的一面,比如她照料孩子老人、下田耕种,特别是吕后反对鲁元公主出嫁匈奴的这段文字,尤具典型性,把吕后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微妙的心理变化、复杂的情感波澜揭示的淋漓尽致 。在太史公的笔下,吕后无疑是一个敢恨敢爱、敢做敢当的女性形象 。
- 据的繁体字怎么写
- 个人简历中教育情况描述怎么写
- 箭头字怎么写
- 家族传统文化精神怎么写
- phpout参数方法怎么写
- 模特招聘信息怎么写
- 12560.4大写怎么写
- 供应商扣款通知怎么写
- 坂田银时我喜欢你日文怎么写
- 51单片机怎么烧写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