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又有一个缺点,便是句法太近于散文的 。
总结一句: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
你的看法呢?当即我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各抒己见 。于是,我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
一个男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喜欢冰心的诗 。首先是因为我自己不喜欢诗 。其次是因为我总感觉冰心的诗,好像缺少点什么 。”“缺少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就是缺少那么一种韵味 。她的诗太女性化了,可能是缺少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 。”大家不觉哑然失笑,却有不少男生点头称是 。马上一位女生起来反驳说:“我不同意他的说法 。我就很喜欢冰心的诗 。她的诗虽然短小,却很有韵味,很耐人思考 。比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种哲理小诗就很让人深思 。”“我也喜欢冰心的诗 。”一个女生接着说:“她写给母亲的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蕴含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眷恋,母爱对诗人的浸润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比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短短几句便道出了母亲的包容与坚强 。”“我不喜欢冰心的诗,太短了,我还刚开口,它就结束了,感觉很不过瘾 。”这是发自一位男生的声音 。无形中,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了两种看法 。男生和女生针锋相对,让我感觉课堂趣味盎然 。
作为老师,能够听到发自学生心底的真实的声音,我感到很欣慰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个性飞扬的 。允许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可以为不同的声音喝彩 。这不禁引起我思索一个问题 。我们读者和学者应该以什么态度来看待作者和文本?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过去,我们习惯于把作者和文本看得高于一切,是一种仰视的态度 。不会对作者及其文本有什么疑义,唯其至尊,或者也不敢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深深地禁锢了自己 。今天想来,这实在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作者和文本自有他的精妙和可取之处,但也一定有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那么正确的态度应是学习其中的精到之处,又辩证地看待其中的不足之处 。在深入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进一步走进作者,以便能够更深刻地读懂文本,从而透悟其中的精到和不足 。并且能够做到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而生发自己的见解和前人未曾有过的独特之处 。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来自课堂的不同的声音也便是一曲优美动人的旋律 。关于冰心的《繁星》、《春水》,每一个读者也自会奏响属于自己的音律
4.《三言两语》[《三言两语》]三言两语 昨天晚上一位书友打电话过来向我抱怨说我介绍的一本书太难看啦,里面主人公心理活动变化很频繁,他与别人的纠结也很复杂,还有就是他的一些行为不能被这位书友所理解,《三言两语》 。
她看到一半就感觉自己也像主人公一样陷入泥沼之中动弹不得,有了种莫名的恐慌 。我听了她的述说,心里很是高兴,主要原因是因为她千里迢迢打电话过来跟我交流读书心得,庆幸自己能有这样一位书友,再则我替她高兴,因为她虽然没能完全读懂那本书,但大概还是迷上了这本书,否则她读不懂就直接放弃了,就不会打电话来跟我交流了 。
我历来主张读书就得边读边思考,书中的字眼在牵动着你的目光一动的同时,你的思绪也应该随着书中所蕴含的内在意义的一点点激发而飘散开来,书中那些更深沉的内容就犹如隐藏在字眼里的一串串发光的音符,需要仔细去捕捉和体会 。一本书看完了,脑子里是只多了几个虚无情节呢还是往你的思想里注入了点新鲜的血液,又或者是你真的懂得了些知识,最怕就是读完后和上书本,思想却神游太虚去了,至于什么知识情节皆抛诸于脑后,犹如大学上课一样,老师甩手留下的是PPT,造就了一个个课堂白痴 。
- 1st19th怎么写
- 会计上美元怎么写
- 11位数写成中文大写怎么写
- 我的寒假小报怎么写
- 到达韩语怎么写
- 晚上喝牛奶会胖吗 晚上喝牛奶到底好不好
- 春节到黄酒的广告怎么写
- 如果不幸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 怎样练三角肌好呢
- 妇女更年期的年龄是多少岁 妇女更年期是几岁到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