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类论文怎么写( 二 )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 , 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 , 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 , 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 。二是指一种习俗 , 一个场景 , 一种情绪 , 古代离别的时候 , 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 , 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 , 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
即诗中的形象 , 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 , 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 , 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 , 有的是景 , 有的是物;有的是事 , 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 , 有的是多个的 。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中 , 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 , 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 , 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 , 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 , 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 , 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 , 意象与词句相关 , 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 , 而是通过孤帆消失 , 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 , 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 , 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 , 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 , 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 , 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 , 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 , 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
一般来说 , 诗像不像诗 , 有无诗味 ,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 , 有无意蕴 , 主要则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 , 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