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解惑丨孔子认为求知有哪几种境界

孔子|解惑丨孔子认为求知有哪几种境界
本文图片

《论语·季氏》中有这样一则:孔子曰:“生而知之者 , 上也;学而知之者 , 次也;困而学之 ,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 , 民斯为下矣 。 ”
在这里 , 孔子谈论的是学习问题 。 他把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分为四个不同的境界:“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 , 这几个境界按照由高到低 , 由难到易的顺序排列 。
所谓“生而知之” , 就是指不必经过学习 , 生来就知晓知识 ,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 因而即便达不到也不必自怨自艾;“学而知之” 指善于主动发现自己的无知与不足 , 然后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困而学之”指平时用不到的时候就不学习 , 等到遇到困难 , 才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学习 , 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一种选择;而“困而不学”则是我们都应当避免的 。
孔子虽然把“生而知之”归为上等 , 但他认为“生而知之”的境界 ,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达到的 , 他也从不认为自己属于这类人 。 他曾说 , “我非生而知之者 , 好古 , 敏以求之也” , 即自己也是因为爱好古代文化 , 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 , 以学为乐 , 而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 而后又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为什么学习能给孔子带来如此的快乐 , 让他宁愿做“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者?
学习的快乐是多层的 。 不同于我们今天将其看作一件单调的事 , 在古时 , “学”与“习”是两层意思:“学”是获取理论知识;“习”是通过实践践行理论 。 “学习”一词 , 就是“知行合一” 。
“学”之乐在于反复的学习、思考与实践 , 以及随之而来的觉悟 。 这样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对知识由迷惑而明白 , 由模糊而认清的过程 , 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满足 。
“习”亦有其乐趣 。 通过实践在生活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 验证所学内容被真正消化吸收而“转识成智” , 所学知识是真正落到实处而“学以致用” , 所学经历能真正指导人生而“修己达人” , 这就是继续学习的动力 。
或许这就是孔子为什么愿“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的原因:求知的快乐 , 往往是走过低回蜿蜒的求索、历经曲径通幽的艰辛 , 而后才能逐渐深入体会到的 。
【孔子|解惑丨孔子认为求知有哪几种境界】◎本文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