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简介和名言怎么写

1.张衡的简介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
张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 。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 。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 。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1]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 后世称张衡为木圣 。
2.张衡的简介和祖冲之的简介,再说一个名人的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 。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祖冲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
【张衡的简介和名言怎么写】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先世迁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亲学识渊博 。
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 。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 。
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县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
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 。《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数)和3.1415927(盈数)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
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 。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 。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