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临|演员郭冬临:登20次春晚,因8个字被索赔1个亿,55岁仍未婚无子( 三 )


是那种拉煤的货车 , 妈妈抱着郭冬临沿着铁路奔跑趁人不备跳上去 , 在煤堆中睡了一觉 。
郭冬临睡醒看见妈妈一直没睡 , 而是挡在他身前帮他抵御寒风 , 没有门的拉煤火车呼啸了一夜 , 第二天一早看着差不多到目的地了 , 娘俩还得看准时机跳车 。

郭冬临跟着妈妈跑过多少地方他自己都记不得了 , 只知道那几年都在到处漂泊 。 等郭冬临长大到能跟着爸爸去拉车的时候 , 他已经是个快板、快书高手了 。
哥哥们上山下乡 , 他接班和老爸一起拉车 。 一次领了工钱后 , 郭冬临路过一个面馆的时候双脚就像被万能胶粘在地上了 。
闻着面香 , 郭冬临比隔壁被馋哭的孩子还上头 。 从来都很懂事什么都不说的郭冬临 , 实在忍不住跟老爸说想吃面 。

老郭捏了捏口袋里的工钱 , 爷俩忙乎一天赚得并不够支付一碗面 , 而换成粗粮大饼 , 却足够一家人吃几天了 。
老郭低着头掏出半张中午剩的大饼 , 自己掰下一小块 , 剩下全给了儿子:吃这个把 , 面不禁饿 。
看着郭冬临眼珠子都快掉进煮面锅里了 , 老郭厚着脸皮等在旁边 。 眼见一位女士吃完要离开 , 他连忙招呼儿子 , 等女人走了爷俩准备过去用她剩下的面汤沾饼子吃 , 也算是帮儿子解馋了 。

然而女人离开的时候看出了他俩的意图 , 她非常不屑地白了他俩一眼 , 随即一口浓痰吐在吃剩的面碗里离开了 。
这一刻郭冬临扎心了 , 小心翼翼想要捡剩饭却被侮辱至此 。 看着儿子泪流满面 , 老郭也忍不住落泪 。
父子俩鼻酸酸、眼红红慢慢走回家 , 一路无话 。 但郭冬临却在心里刻下了大大的梦想:一定要出人头地 , 一定要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 一定不要再被人看不起 。

随着时代的雾霾被吹散 , 阳光灿烂的日子重返人间 。 老郭和妻子回到各自的人生舞台 , 生活回归平淡 。
而郭冬临却并没有忘了那一碗面汤 , 他一直在努力 。 凭借自己从小和爸妈学的本事 , 以及5岁开始闯江湖卖艺的丰富经验 , 他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
妈妈看着儿子去上大学离家的背影 , 眼眶湿润了 。 回想当年那个扒火车睡醒满脸都是黑煤灰的小男孩 ,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

大学期间 , 郭冬临不恋爱、不叛逆、不接戏、不逃课 , 专心学习 , 他知道自己从拉煤火车一路走进上戏有多难 , 他绝不会浪费机会 。
毕业后 , 郭冬临的努力有了最好的回报 , 直接考入表演艺术的殿堂——北京人艺 。
郭冬临有着多年话剧舞台上的丰富经验 ,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有客串 , 比如《编辑部的故事》等 。

在人艺大咖云集 , 其中不乏宋丹丹等小品界的牛人 。 郭冬临也是通过他们接触到了小品 。
1993年 , 郭冬临表演小品《市场速写》 , 是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
这一次的经历打开了他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 郭冬临开始潜心研究小品表演和创作 。

1995年 , 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 , 1米82的郭冬临穿着军大衣扛着铺盖卷和小马扎 , 成功塑造了“打肿脸充胖子”的憨憨形象 。
他形象地形容“迎着风派了一夜队 , 鼻涕眼泪直流 , 这就叫一夜风流”成了年度热梗 , “有事您说话”和“科长您刷牙”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包袱 。
此后的郭冬临几乎成了春晚钉子户 , 尤其是和冯巩合作的相声《旧曲新歌》 , 更是将他的快板、吉他、快书等技能全都展现无遗 。

两人合作的《旧曲新歌》留下了很多被大家频频提起的梗 , 是春晚语言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