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

在一个文艺评论主体庞大、渠道多元、形式丰富的时代 , 更需要坚实有力、引导有方、管理有序的文艺评论阵地 。 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 , 建强阵地、用好阵地是必然要求
回看中国当代文学史 , 《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等一批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掀起传播热潮 , 与文艺评论密切相关 。 伴随这些作品的问世 , 主流报刊不仅组织编发评论家、学者的专业论述 , 还精心选登不少普通读者的热情来信 , 通过不同角度的评论、研讨 , 阐发作品特色 , 帮助读者理解 , 提炼创作经验 , 甚至带动文艺潮流 , 引领审美风尚 。
而今 , 许多人习惯看电影之前 , 先上网查一下电影评分和网友评价 , 看完电影之后 , 再随手打个分、发条短评 。 这些反应迅速、结果直观的作品评分 , 以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的网络微评、快评 , 成为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特色构成 。 近年来 , 一些低调而有匠心的电影实现票房“逆袭” , 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大众点评”带来的口碑效应 。
时代在变 , 媒介在变 , 文艺评论的特点也在变 。 无论是以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文艺评论渠道 , 还是生机勃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 , 都是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阵地 。 在一个文艺评论主体庞大、渠道多元、形式丰富的时代 , 更需要坚实有力、引导有方、管理有序的文艺评论阵地 。 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 , 建强阵地、用好阵地是必然要求 。
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 , 才能切实提升主流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 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在对文艺现场长期地追踪、关注与互动中 , 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 , 具备较成熟的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经验 。 建强用好阵地 , 就要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 强化议题设置和价值引领的功能 。 对于文艺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 , 对于具有趋势性和前瞻意义的新人新作 , 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重点作品、热点现象和焦点问题 , 文艺评论应主动出击 , 加强研究 , 正向引领 。 通过抓住“重”、关注“新”、回应“热” , 更好引导舆论、市场和受众 , 提升主流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 与此同时 , 要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 , 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聚共识的全媒体评论产品 , 放大主旋律的声量 , 扩大正能量的覆盖面 , 开拓主流文艺评论的新空间 。
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 , 才能促进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 。 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 时下活跃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大众评论 , 不乏真切生动的感受、深刻新颖的见解和有的放矢的批评 , 体现着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 。 这些反过来也会影响专业评论 , 促使文艺评论家更好回应读者观众需求 , 增强评论的有效性、针对性 。 但也应看到 , 避免情绪化、肤浅化、娱乐化的倾向 , 也需要更多专业评论走进网站平台 , 参与话题讨论、评论发声 , 发挥专业评论优长 , 提升大众评论水准 , 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 。
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 , 既要善用媒介又要健全管理 。 既要端正价值取向 , 严把内容导向关;也要完善技术手段 , 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文艺评论的开展 。 评分网站要不断提升技术、完善管理 , 有效防止刷分控评现象 。 社交平台要出实招 , 杜绝有组织地滥用网络评论博人眼球、无底线营销 。 大数据和算法固然很“懂”用户 , 但不能只考虑迎合需求 , 更有义务丰富用户的文化选择、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 。 无论媒介如何变化 , 都不能丢掉文艺评论的公信力 , 不能弱化文艺评论提高公众审美水平、涵养社会文化风气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