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看尽落花能几醉?

灵隐寺|看尽落花能几醉?
文章插图
月出佚名 〔先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灵隐寺|看尽落花能几醉?
文章插图
明朝才子杨慎二十四岁那年,梦见了魁星,云里雾里跑到月亮上摘了许多桂花。所以当年他中状元后,成了本地的“神人”,桂花也随之“升天”。又是莲藕清幽,各有结果的时候,上午获得一把莲蓬,垂于飘窗前,风干变色后,窃取些禅意。藕熟还有时日,往年桂花的泛滥,因为雨水,不急不躁。做桂花藕这样的事情,只能再等等了。其实挺不喜欢桂花那种腻人的香味,可如今嗅觉听觉视觉都迟钝了,有些东西就谈不上喜欢与否了。譬如说“月中有桂,有蟾蜍”,这桂和蟾蜍竟和已经过去的“七夕”有点关联。古人有时月为蟾,蟾宫亦指月宫。灵隐寺|看尽落花能几醉?
文章插图
干卿何事?传说中月宫两人倒是长生不老了,不对版的日日相对。听说“七夕”在葡萄架下面能听到牛郎织女的对话,这两人也够凄惨的,流光里的狂欢,这人间的一岁缘。俗世全都是落井下石,纵情忘我的男女。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唐》中写道,“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唐朝的生活条件好矣,全民皆富,斗酒恣欢,学道炼丹,除了纵欲极乐,其它就是生命长久些,直至烂柯。世间的事情,欲速则不达,阴晴圆缺,否极泰来,任何一笔开始的华丽璀璨,明码标价,与“七夕”月亮都无关,“定佳期盼杀蟾宫桂,柳梦梅下卖香梨”,谁知是《牡丹亭》中的哪一出?月亮的亏缺至盈满,再从盈满到亏缺,如此循环不已。有时疲惫不堪的穿梭浊世,很少会平心静气地仰首望月,大多惊鸿一瞥,继续纠结于俗世得失,这样想着,我又开始发愁月入千元大洋,如何消弭五、六千大洋的账单,如今,什么少了阿堵物的修饰?灵隐寺|看尽落花能几醉?
文章插图
直待金秋莅临,圆月经天,彼时空气中弥漫的暧昧,就是桂花香。过去住的小区颇偏,桂花飘香的季节,南面围墙边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穿行其中,稻香恐怕是最迷人的味道了。突兀地想起周董的《稻香》,唐僧式的饶舌唱法,那么亲切,赤脚从田埂上跑过,单纯的快乐,是不是可以应该知足了?回想在西湖边待过的几日,早晨五六点光景,绕着西湖小跑,荷花起伏,天边分明挂着几颗星辰,湖边有禅修者,阖目面东。跑到灵隐寺的时候,大汗漓淋,喘息不定,这时嗅到了桂花香,也并不那么讨厌了。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估计就是此等意味。当时秋意正浓,寺庙里面的桂花树,婆娑摇曳,香风顺势飘散,霸道而且执着,几疑天外而来。灵隐寺|看尽落花能几醉?
文章插图
笠翁是最深情的吃货,曾经率领自家戏班巡演各地,其中目的之一就是食所未食,尝所未尝。民以食为天,吃出花样,没有相当的物质基础,也只能果腹而已。瓜菜充得半年粮的悲悯,可能有点道德婊的情愫了。关于桂花,李渔的《闲情偶寄》有一段感慨,与曾国藩的书斋名“求阙斋”和他著名的《求阙斋记》意趣接近,万事不宜求全,全则不能持久,这或许是桂花从繁花到迅即飘落的警示。“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