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二 )


站在殿门前 , 刘文辉突然感觉到了什么 。 寺庙落成之时 , 是不是也有人这般仰望过?
那一个个如鹰击长空的斗拱 , 仿佛紧紧扣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 。 沿着木心的掌纹 , 仿佛闻得见千年前的气息 , 望见盛唐 , 她的大气自信 , 开放包容 。
那一刻 , 刘文辉知道自己来对了 。 他开始寻见那个答案 , 那个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 , 兴许便是这一生值得的热爱 。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或许有人会问 , 古建筑虽美 , 但离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太远了?
这正是刘文辉想解决的问题:要让古建筑也可以把玩 , 斗拱是它的灵魂 , 那能不能把斗拱做成玩具呢?
于是 , 他开始着手倒腾积木玩具 。 他和团队翻阅典籍 , 现场考察 , 拍照分析、画图设计 , 测试调整 , 前前后后 , 花了大半年时间 , 他才做出了第一个佛光寺东大殿斗拱积木 。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刘文辉说 , 做积木可不是简单的复原建筑 。 在做宋式六辅作补间斗拱时 , 一开始是跟着梁思成先生的画稿来设计 , 但是做出来后 , 它总是前重后轻 , 站不稳 。
有人说直接加个立柱 , 但刘文辉认为不可以 , 那就破坏了斗拱的审美语言了 。 后来他几番测试 , 将一块木构件改成了金属才解决问题 。
因为 , 梁思成先生曾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 ”每一个斗拱对应着一个建筑 , 每一个建筑留存着一个时代的审美 , 不可糊弄了事 。
唐朝大国风范 , 追求简洁大气 , 雄健恢宏的美 。 它的体积往往最大 , 但也最飘逸 。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 唐代佛光寺柱头斗拱积木
宋人不爱奢华 , 他们追求极致与内心的感受 , 因而做出来的斗拱结构更小 , 弧度更弯 , 曲线更多 , 却自有一股优雅之气 。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 宋式四铺作插昂补间斗拱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 宋式六辅作补间斗拱
到了明清时期 , 人们多用砖墙 , 斗拱结构的作用变弱了 , 但装饰感更强了 , 色彩愈发丰富 。 那时候 , 越是高级的建筑 , 越是精致繁复 。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他40岁时辞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筑积木
本文图片
▲ 清式三踩斗栱积木紫禁版
有人说 , 建筑是大地上凝固的诗篇 。 就像中国古建筑 , 仅凭一方斗拱 , 便凝结了每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气质 , 沧海桑田 , 从容不改 。
不禁明白了为何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 , 冒着战火纷飞 , 也要翻山越岭地寻找现存的唐代建筑 。 不仅是为了证明 , 更是为了看见 , 看见一种悠远而古老的美 , 它深藏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 , 你看见了 , 它便苏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