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作家的进化之路:毛姆是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作家,变得有趣又有梗?

在一次聚会上,有一个旁若无人、夸夸其谈的小伙子,毛姆只用一句话就让他闭了嘴。当时在场的丘吉尔第二天专门跑到毛姆房间里说:“咱们来个君子协定,以后我不说你,你也别说我哈。”
你看,毛姆就是这样一个人,睿智,目光如炬,甚至有些毒舌。他的说话之道,令以口才闻名于世的前英国首相丘吉尔都甘拜下风。
这样有趣的毛姆,在很长的时间里却被定义为“二流作家”。
有段时间里,中国的评论者引用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他文坛地位不高、作品主题不深刻、编剧技巧不够精湛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外国文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毛姆的小说格外契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毛姆的作品,并被毛姆精湛的小说技巧和游刃有余的气度所折服。
一直不被人看好的毛姆是怎么样变得越来越有趣又有梗的?通过阅读毛姆的个人写作回忆录,或许我们能略微探得一丝真谛。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录》这本书是毛姆多年写作经验的集合。
通过自己的实战经验,毛姆带给我们读者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更多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指导方法,让我们写作中、生活中都能有所获益。
莫泊桑|作家的进化之路:毛姆是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作家,变得有趣又有梗?
文章插图

“本书既非自传,亦非回忆录”。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毛姆对自己写作生活的回忆录。
在了解毛姆写作初衷原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毛姆对阶级的看法。
毛姆因为作家身份,对自己对当时英国贵族阶级生活的有着充分的了解。了解得越深入,反而使他对贵族特权阶级越反感。
他的小说《面纱》中凯蒂的情夫唐生先生,位列当时香港最高领导人,可谓声名显赫,政通人和。而到了毛姆笔下,他却只是个头脑空空,虚荣又伪善的交际花的人物。
“统治一个国家并不需要非凡的智慧”。
可以说,毛姆对贵族或者名人是不抱好感度。相反,他对普通小人物更感兴趣。毛姆认为小人物不需要向外界设立一个理想的“人设”,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粗鄙奇葩之处。
毛姆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表达,更爱观察身边的小人物,对形形色色的人抱有好奇心,这也是他自己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说到如何成为一名作家,对毛姆而言,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解释。对他而言,写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甚至找不到不写作的原因。这点和村上春树的经历吻合,两人都是自然而然地开始写作,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单凭内心那股强烈的写作激情。
“但写作对我而言就和呼吸一样,是一种天然的本能;我不会停下来考虑自己写得好或不好。”
我们常说,写作性需要有天赋。但很多时候,持续写作的热情比起天赋更为重要。仅仅有天赋却不动笔,再有天才也不能成事。
毛姆就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写作的初心,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内在的那股创作激情。
莫泊桑|作家的进化之路:毛姆是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作家,变得有趣又有梗?
文章插图

毛姆天生擅长用简练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写小说。但由于彼时文坛流行的是华丽繁复的文风,于是他特意带着纸笔去大英博物馆,刻意构思词句来描绘这些奇珍异宝。
然而,他却发现,对这种过分注意修饰文风的模仿,非常不利于他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无意义地去堆砌形容词,反而凸显出文章本身的乏味和无力。
于是,他开始研习名师大家的散文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此,他总结出优秀文章的三个要点:明晰、简洁和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