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

《红楼梦》里,贾府的衰败,最后被抄家,虽然也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必然,却也和贾府自身不检点,下人离心离德有关。

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
文章插图

在那个年代,下人、门人食客,尽管只是主家的依附,想他们促进主家发展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但如果他们对主家有强烈的归属感,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那么,这个主家的衰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看贾府衰败之前的那些征兆:主子们肆意享乐,骄奢务尽其极。贾母王夫人等人一顿饭,或许就是普通人家的数月开支。而贾府的食邑,到贾政这一代时,按乌进孝送礼那一回算,当年贾府庄地遭灾,一年收入也就一万两银子,即使换在正常年岁,荣国府的年收入,应该也三万两银子顶天了。
如此情况之下,收入是固定的、甚至是只少不多的,而开支则是递增的,穷源开流之下,贾府岂能不败?

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
文章插图

而贾府为了自救,也并非完全的坐以待毙,也是有过一些图谋的。比如在贾宝玉的婚事上,你以为王夫人选择薛宝钗厌弃黛玉,真的就是出于“黛玉身体差,宝钗身体好”的缘故?在我看来,王夫人这么做,其实就是图谋的薛家的“财”。薛家政治地位不高,但手里有钱,贾府地位高,但开支上捉襟见肘,如此互补,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
可惜,王夫人尽管看到了“金银”这一层,最大的失败,却是看不透“人心”这一层。
宝玉娶了宝钗,宝玉出家为僧,表面上,只是宝玉个人的行为。其实,宝玉娶宝钗的行为,正是“父母之命”的结果,这对贾府下人的震撼是非常大的。

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在贾府里,不乏追求自由的人,他们有的是追求爱情的自由,比如司棋与潘又安;有的是追求个性的自由,比如晴雯。而宝玉娶宝钗,正是给爱情自由的强烈打击。下人们从中看出了,贾府这个主子的凶狠,这才是离心离德、树倒猢狲散的最可怕之处。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则所呈现给下人们的姿态,就截然不同了。宝黛之恋,或许可以看成是自由恋爱的代表。宝黛之功成名就,从精神层面上给予下人无限的遐想,至少,让他们看到一个开放包容和大度的主人面目。
【 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这一点,正是贾府所欠缺的。你以为很多年前,兴儿口中的“府里上上下下认为是林姑娘与贾宝玉能成好事”只是随口之说?其实正是下人们心理的真实反照。

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
文章插图

黛玉嫁给宝玉,下人们对自身期待的幸福,便有了一份美好憧憬,对主子的明智与宽容、体贴入怀的心思加以尊重。认为主子也是有人性人情的。自己为贾府工作卖力,自认为值得,这样的主子值得忠心。这样下来,哪来的秦可卿托梦时所说“树倒猢狲散”?
其次,贾府被抄家,很大程度上也和贾雨村落井下石有关。我们固然谴责贾雨村忘恩负义、脑有反骨。但换个角度来看问题,贾雨村此举,何尝不可以当成是对黛玉这个唯一学生的“复仇”?要知道,在贾府被抄家的时候,贾雨村已经做了多年的“大司马”,那可是兵部尚书的职位,虽然势力上不如贾府的三公,但实权上却是贾府远远不及的。

宝玉|黛玉嫁给宝玉,或是贾府免于衰败的唯一途径,可惜贾府无人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