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采访人员:苏靓/文 李昊/图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渊源已久
最早可追溯至我国新石器时期
黎陶以黏土为原料
低温(800℃)烧制
手工制成器物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本文图片

黎陶
这一原始制陶技艺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
但在黎族世居的海南昌江
仍有保留
可谓是奇迹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本文图片

今天 , 让我们一起走近
黎陶国家非遗国家传承人
95岁的羊拜亮老人
及其女儿黄玉英
感受黎族陶器最古老的模样
聆听昌化江畔黎族先民的
故事与传说
新石器时代遗留的“奇迹”
昌化江畔 , 黎族先民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 主要集中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太坡地区 。 由于地处干旱 , 粮食无法自给自足 , 智慧的黎族先民就地取材 , 用当地特有的黏土制作陶器 , 如碗、钵、盆、盘、罐、蒸酒器、蒸饭器、缸等 , 陶器既可自用 , 也能以物易物换取生活物资 。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本文图片

黎陶连接着黎族人的生与死 。
黎族人出生时 , 家中长辈会制作陶罐 , 放在婴儿床头下;百年之后 , 陶罐则会代替墓碑 , 陪伴长眠 。 千年以来 , 黎族制陶技艺只传女不传男 。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泥与火之歌”的延续
在海南昌江石碌镇保突村 , 现年95岁高龄的黎族阿婆羊拜亮是当地有名的陶泥匠人 , 也是黎陶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本文图片

95岁高龄的黎族阿婆羊拜亮(右)是海南昌江有名的陶泥匠人 , 也是黎陶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从13岁开始制陶 , 在羊拜亮近80年的制陶生涯中 , 她把一生 , 都献给了这陶泥 。 羊拜亮的女儿黄玉英说 , 老人在92岁高龄时 , 仍在制陶 。
黎陶与制陶 , 早就镌刻在羊拜亮的骨髓中 , 她靠制陶换物 , 给丈夫减轻生活负担 , 养育家中儿女 。 与她而言 , 泥陶不仅仅是个器皿 , 也是黎族人的文化载体 , 饱含着黎族人对生活的眷恋与热爱 。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本文图片

30岁时 , 黄玉英正式与向母亲学制陶 , 至今已有20余载 。
随着时代发展 , 火候高的陶瓷、塑料、陶器、瓷器、金属器、玻璃器、塑料器皿冲击市场 , 黎族陶器逐渐被世人遗忘 , 不少黎族人放弃制陶 。 “制陶不赚钱 , 很多人都放弃了 , 我母亲还在做 。 她说 , 如果没有人制陶 , 我们黎族人这个技艺就失传了 。 ”
|“玩泥巴”玩出了花儿!昌江这对母女用双手塑造原始文明“奇迹”
本文图片

制陶 , 是黄玉英对母亲的承诺 , 是两代手艺人的传承 。
母亲垂老 , 终有一日会离去 , 黎陶是线 , 牵着母女的思念 。 “一制陶 , 我就会想起妈妈 。 ”黄玉英说 , 她会代替母亲 , 传承好黎族的文化技艺 。
“长大后 , 我就成了你”
在黄玉英心中 , 母亲是一座高峰 。 2006年 , 羊拜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这让黄玉英心生向往 。 “妈妈能做得那么好 , 我也要努力 。 ”
质朴的愿望与素朴的陶器相遇 , 逐渐沉淀出岁月的光华 。 像母亲一样 , 传承、发扬黎陶技艺一直是黄玉英的信念 , 2016年 , 黄玉英成为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