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宝玉和王夫人的丫头说笑几句导致她投井而亡,此事谁过错最大?( 三 )


金钏儿不同于袭人,她不是外头买来的,看她母亲白老媳妇和妹妹玉钏儿都在贾府即知她是贾府家生子。因此,金钏儿说她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突然被撵出去,是没脸见人的。
原因很简单,家生丫头即使离开主子,也是到了年纪需要嫁人,由主子安排让家里人领出去配个小厮,或主子开恩,由父母另行婚配。
而被撵出去,性质完全不同,多半是犯了严重过错,才会遭受这样的惩罚。而贾府这种厚道慈善之家,将丫头撵出去,个中缘由,自然由旁人猜测了,如此一来,金钏儿的名誉必然受损,再要婚配,就很难了。
在贾府当丫头是个“铁饭碗”,如同一些单位的在编人员,只要不严重违法违纪,就不会被开除。贾府的家生丫头就是如此,因此金钏儿在被撵出去时一直苦苦求情,“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是因这惩罚实在太严重,几乎是面临声名俱毁的结果,而非矫情或贪恋在贾府的生活。
贾政|宝玉和王夫人的丫头说笑几句导致她投井而亡,此事谁过错最大?
文章插图

四、金钏儿的责任:
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丫头,也是个十分爱说笑的丫头。早在第二十三回时,她就在贾政和王夫人眼皮子底下和宝玉开玩笑,算是胆大的: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下站着呢。一见宝玉走来,都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她这种言语也算不上大错,以宝玉和丫头们之间的关系来看,他们常开这类玩笑,倒无伤大雅。
但问题是,宝玉渐渐长大,丫头们也就该有个分寸了,而这分寸,袭人懂,紫鹃也懂,金钏儿却因天性单纯爱玩,可能没及时会过意来,因而闯下大祸。
另一方面,金钏儿对宝玉讲的那番话也有问题,“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拿”是什么意思,自然是“捉拿”的意思了。
贾环在荣国府是个小冻猫子般的庶出三爷,心性被赵姨娘教坏了,他和彩云恋爱,大家对此心知肚明,王夫人也懒得管。
但金钏儿让宝玉去捉拿贾环和彩云,这确实有教坏宝玉的可能。贾环能和彩云在一起干啥呢?既然说是“巧宗儿”,又是“捉拿”,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了,对此,作为母亲,见丫头如此挑唆自己儿子生事,王夫人岂能不深恶痛绝?
所以,金钏儿对自己的言行造成的后果应承担主要责任。她不像袭人那几个丫头那样懂事会盘算。她比较天真,别说王夫人不能忍,换作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贾政|宝玉和王夫人的丫头说笑几句导致她投井而亡,此事谁过错最大?
文章插图

五、事件定性:
宝玉前三次通过言语及举动“招惹”金钏儿,金钏儿始终是沉默以对。她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既不迎合宝玉,但也不断然拒绝宝玉。
到第四次,宝玉说,等太太醒了我就讨你。金钏儿才讲了这番话,宝玉后面是怎么答话的另当别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番话惹恼了王夫人。
她恼怒的理由是: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
此事宝玉、王夫人、金钏儿三人各有责任。金钏儿言语轻佻,对宝玉有诱导的嫌疑,但罪不至死,也不至于非要赶出去,打一顿撵到下房去,或是改做粗活,都是更合适的惩罚。
而王夫人对此事的处理方法显然欠妥。首先她完全无视儿子的过错,偏袒纵容儿子;其次,冲动之下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决意不肯收留金钏儿,在这种情况下,金钏儿只能因祸从口出而做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牺牲品;最后,作为管家太太,王夫人处事缺乏智慧和经验,惩罚太重,导致儿子被打,丫头自尽,自己良心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