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书/评/选/摘

《海的那头是中国》
钟兆云/
上海远东出版社
长篇小说《海的那头是中国》谱写了一曲海外华人华侨忠勇报国、赤诚爱国、一心护国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在小说中 , 钟兆云以执著的眼光与勇气正视着故土与历史 , 并以海外华人华侨为题 , 希冀打开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另一扇门 。
说到底 , 回望是需要勇气的 , 更需要审视与反思 , 而在背后便是苦痛 。 钟兆云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 那就是对故土的执著与对人物的悲悯 , 对时下一大批热衷于传奇、只讲技艺不重视故事的小说家来说 , 钟兆云的这种执著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 他不在意于小说花哨的技法与语言的铺张 , 而是用一种非常直接与朴素的表达贴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 他似乎一开始便切进了故土的肌肤 , 深深地扎根于故乡带给小说主人公的苦痛与忧伤 , 以一种执著的回望之姿 , 展开了对历史深入的反思与内省 。 (摘自文艺报)
《与父亲书》
向迅/
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社
《与父亲书》由6篇关于父亲的散文构成 。 向迅积6年之功 , 扎入记忆的深处 , 打捞与父亲有关的种种细节 , 最终呈现的是中国农民父亲的普遍形象 。
阅读中 , 我在书页里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学企图 。 但在书的后记中 , 向迅却说这本书的写作是有一些“企图心”的 , 他“渴望创作出不一样的散文” 。 而且与之前相比 , 他也“自认为还是有所变化” 。
我倒更愿意从文本之中隐藏的某些东西去解读向迅的这次写作 。 和他这般年龄、性格的人 , 或许都能体会相似的无奈:面对面的无言 , 只有在被残酷的时间切割过后 , 才能获得拣取思绪的宽容与自由 。 所谓“与父亲” , 我认为不只是写给父亲 , 更多是写给自己 。 经过时间的锻造和思想的折返之后 , 向迅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梳理和笔下铸成的文字形象 , 显现出和“与”字相呼应的真诚倾吐 。 (摘自中国民族报)
《一百年 , 那些热血沸腾的青春》
长江/
海天出版社
书中 , 作家长江在中国100年的经纬发展历史上 , 巧妙地选择了不同历史时段的一两个人物 , 书写他们在人生青春时期的方向、道路、事业和行动选择情形 , 以及此后因这种选择而产生的人生作为与出色表现 , 在回望前路的时候 , 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 , 青春时期人生选择和坚持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这些人物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虽然不尽相同 , 但他们在各自人生的方向认知和坚定选择及事业成功的结果 , 却非常具有说服力量 。 这是独特的回望和经验书写 , 也是非常真实和形象生动的人生叙述 , 在历史的百年空间和不同人生的个体经历、事业命运、社会表现等方面 , 都具有个性品格和珍贵的历史现实意义 。
【人物|书/评/选/摘】这本书如同一个筒状望远镜 , 使我们看见深远的历史路径 , 也看到身边的当下 , 有非常丰盈的社会人生内容 。 但这毕竟不是专注历史内容的表达 , 所以 , 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 , 用精简的“历史年轮”文字交代时代社会背景 , 着力于对具体的人在各种经历的环境中的个性表现展开描述 , 这样机智的处理 , 让后台背景和舞台中间活跃的人物都得到很好呈现 , 既相互联系、照应 , 又各有轻重、远近互补 。 (摘自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