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五千年,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明成果,而且每一个华丽的时代都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并留下辉煌的杰作。那些属于逝去历史的“时代符号”,尽管历经沧桑,却依然有极个别的“幸运儿”顽强地存在,后人尊称它们为“国宝”。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文章插图

然而,博物馆中的很多国宝都有着极为坎坷的经历,如“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渎山大玉海更是被当成了腌菜缸,还有陶鹰鼎曾一度被村民当成鸡食盆,想想都是欲哭无泪。今天要说的这个国宝,命运也不怎么样,曾被农民当成压豆腐的石板。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文章插图

在曲靖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人称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简称小爨碑。因在陆良县的一个村庄里,还有一块爨龙颜碑,因碑体比爨宝子碑大,人称其大爨碑。这大小两块碑石上承载了这一方土地厚重的历史,尤其是这两块碑石在书法艺术史上的价值,备受后人的珍视。碑石上的字体记录了人们从隶书到楷书转变的历史过程。康有为评其为“上为隶分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正书古字第一本”。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文章插图

这两块碑石,记录了一个爨字家族统治这块土地长达五百多年,他们“开门称臣,闭门天子”,在这里率先制定了“一国两制、爨人治爨人”的方针,在中华历史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现代人称之为“爨文化”。
每年,都有一些日本书道者前来拜谒、观赏。他们在见碑之前,都要净手、跪拜,再近前观看,其虔诚、崇拜之状可见一斑。
或许任谁也想不到的是,如今被奉为国宝的爨宝子碑曾经被当作豆腐板,整整74年,它都躺在厨房里,被当做一块普通的石板来对待。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文章插图

405年,在“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前竖起了一座块碑,当时它只是记叙墓主功绩的一篇石刻。时光的风沙很快把它掩埋。直到1778年,在云南曲靖陆良《爨宝子碑》即已出土,但当时的人们根本不懂此碑的珍贵性,被当地一乡民拿回家用做压豆腐的石板。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文章插图

又是几十年过去,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买的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奇,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这才发现《爨宝子碑》在乡民家中。于是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自此《爨宝子碑》被尊为碑中珍宝,被誉为\\\"滇中第一石\\\"。上世纪60年代,又被国家定为重点文物。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文章插图

【 爨碑|“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欲哭无泪,如今是国之重宝】《爨宝子碑》的发现过程,或许让我们明白:那些散落在中国民间的国宝,早晚会有一天出现在国人面前;即便是消亡于历史的岁月长河中,也是新旧事物更替、无可奈何之事,尽管遗憾,却也让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