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当艺术与科学相遇( 二 )


斑驳的色彩,块面化的构图,张静的《中国速度》用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展现了速度、力度、厚度和具有温度的中国精神。极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诠释着时代特征,作者没有运用惯性的思维和手段,而是以平面化、富有肌理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致敬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从张仃、周吉荣、陈健、马蕾、张彩翼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钢铁工业的发展建设,贵州“天眼”的壮观,也可以看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观察稻穗的身影,屠呦呦等科学家专注研发的场景……这些艺术作品,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的记录,也是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突破创新的折射。
可以说,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运用科技知识改造世界的文明史。新中国科技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创新成果: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服役的辽宁舰,造访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还有加速带动旅游业发展、助力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高铁……艺术家记录下这些成果,展示着惠及生活的科技知识应用,同时也直观生动地告诉人们:中国,未来可期!
科学与艺术,从来就紧密相连。它们拥有同一个灵魂,那便是创新。正是通过科学与艺术的不断创新,人类的思维境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华,社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变革。
创新是内在的需求,是生生不息的滋养和拥抱美好未来的希望。当我们欣赏艺术家为表现科学之美而创造的艺术之美时,或许能够更深切地理解科技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幸福之间的表里相依。
(本报采访人员 田呢)(田呢)
【 张静|当艺术与科学相遇】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