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伞艺园成打卡地 皮影戏变文创品(图)

莲花打锡技艺在旅游表演领域独具风格、湘东皮影在创新路上不断前行、甲路纸伞制作技艺适应市场远销海外……非遗文化中的传统技艺通过不断发展、变更,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以前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转变成“欣赏为主、娱乐体验为辅,教学为终”,在新时代为其注入新活力。
油纸伞|伞艺园成打卡地 皮影戏变文创品(图)
文章插图
油纸伞|伞艺园成打卡地 皮影戏变文创品(图)
文章插图
●莲花打锡技艺:工匠精神需要传承
【 油纸伞|伞艺园成打卡地 皮影戏变文创品(图)】莲花打锡技艺的发祥地在莲花县路口镇街头村。作为莲花县县民间手工技艺的瑰宝,莲花打锡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而街头村打锡更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莲花县志》记载:“街头村的锡匠居各行业人数之最。”以街头为中心,包括路口、庙背村的锡匠师傅就多达300余人。
“早年间,我们当地家家户户都学着打锡,有一技之长比种地收益好。”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建强介绍,“后来,莲花打锡技艺受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冲击,坚持这门手工艺的人也不多了。”刘建强表示,所幸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不仅每年发放补贴,还会联系他们参加非遗活动,通过旅游、推介等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莲花打锡技艺。“莲花打锡技艺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传承。”刘建强称。
●甲路纸伞制作技艺:创新+研发,产品畅销海外
“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甲路纸伞制作技艺起源上饶,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南宋时期。其尤以婺源甲路所产纸伞最为有名,素有“金溪斗笠甲路伞”之誉。据了解,甲路油纸伞选用上好竹木、优质丝绸、丝绢、皮纸、桐油、柿油等低碳材料,经60多道手工工序精制而成。画面有花鸟写意、名画临摹、古典纹饰,还有风景名胜及人像写真,美观大方、晴雨皆宜,不仅实用,而且是极具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我们建成集生产、观光为一体的伞艺园,在摄影和研学热的带动下,伞艺园成了一个新的打卡地。”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戴先生表示,公司投资200万元新建的集展览、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新油纸伞体验馆,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弥补了一直以来甲路伞只有生产,没有展馆的空白,深度开发非遗+工业+研学等文化旅游。
在从业者看来,不断的开发和创新产品才是帮助传统技艺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探索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开发紧扣富含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如红色文化系列油纸伞、婺源风光系列油纸伞等文创产品,并多次在展会上获得了好评,并畅销海外。但从长远来看,戴先生希望能开展青少年非遗技艺的兴趣小组,让非遗真正走进课堂。
●湘东皮影:在创业者手中绽放得枝繁叶茂
灯光亮起,伴奏想起,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皮影“小人物”被搬上舞台,台下不时传来掌声和快乐的笑声。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在萍乡南正街,萍乡市皮影剧场--幻影妙趣、匠心工坊从今年清明假期前夕开业的那天起,“皮影+旅游”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到现场打卡。除了欣赏,剧场方还安排了互动体验,观众可以亲手体验皮影这一传统文化技艺。
作为湘东皮影戏传人,剧场创办人丁武表示:“我从事皮影戏,一是作为艺术家庭一员很喜爱,有责任更有义务来薪火相传祖辈留下来的遗产,二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皮影戏团队,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36岁的丁武是湘东区东桥镇界头村皮影世家的传承人,父亲丁永发是萍乡有名的艺人、湘东皮影戏第五代传人。丁武的皮影技艺也可谓是耳濡目染。大学毕业伊始,丁武投身了房地产行业,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没有停歇。此后,丁武跟随着父亲学艺、演出。经过观察和体验,丁武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他发现了牛皮皮影可以作为文创品被用来收藏、展示。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丁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开始尝试用牛皮来制作皮影。他自己找材料、摸索着制作,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每一个环节都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