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作者:平酱。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元老,被封为长沙郡公,但是,他的爷爷却只是一个太守,而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陶渊明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虽然贫穷,但是陶渊明的志气不短。陶渊明生活的时代,长江以北被异族侵占,东晋王朝却偏安一隅,苟安江南,豪门贵族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因此,陶渊明非常希望建功立业、匡世济民。可惜的是,步入仕途的陶渊明,适应不了官场的现实与黑暗,于是,他愤然弃官,归隐田园。远离尘俗的陶渊明,写下了一组饮酒诗,其中,《饮酒·其五》化为吟咏千年的绝唱,成为经典名篇。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诗题为“饮酒”,乃是陶渊明借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陶渊明的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前417年,恰好是东晋灭亡的前夕。幸好远离了俗世的纷扰,陶渊明才能收获生活的宁静。
本诗的一开篇,诗人就道出了一个令读者好奇的现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有人的地方盖房子生活,但是,却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不禁令人想要一探究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诗人就道出了个中缘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问我为什么能这样,这是因为我的心远离了俗世,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偏僻了。同时,这句诗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突出强调了诗人自己的观点,令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样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名句还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诗人怡然闲适的生活的一个片段。此时,诗人没有繁杂的案牍需要处理,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应付,因此,他的时间是很充裕的,看到东篱旁的野菊花,可以优哉游哉地采摘一些。而当他极目远眺的时候,可以看见远处优美的山景,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诗仍然是接着上一句的描写。诗人极目远眺,悠然见南山,只见黄昏时的南山风景十分美好,还有飞鸟结伴归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诗人说,这个里面含有人生的真谛,但是,却不直说究竟是什么真谛,而是说自己忘了怎么表达。一方面,展现了诗人沉醉其中的状态,另一方面,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颇为耐人寻味。
中国历史|心若烦躁,就读读陶渊明的这首诗,放下执念,收获快乐
文章插图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十分享受自己的田园生活,这里安详静谧,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诗人只用了短短5句,就描绘出田园生活的美好,耐人寻味。其实,心若安宁,哪里都是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