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艺术的本质是那些从来不变的东西——山工艺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访谈

院长|艺术的本质是那些从来不变的东西——山工艺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访谈
文章插图

顾群业,教授,艺术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13—2017届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HCII-DUXU(国际人机交互设计大会)中国副主席、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委员、搜狐畅游企业战略顾问
传媒更迭到如今,已进入一个繁荣兴旺、蓬勃发展的境界,借助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数字艺术应运而生。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创作门槛渐趋于无,其中,优秀作品有口皆碑,大众也愿意去为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的作品买单,这样的作品通常是将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的结果。探讨如何在现有的媒体上最大化的发挥艺术的长处,则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的“拿手好戏”。
赵双勇:因为您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院长,所以想请教您,数字艺术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顾群业:我们一般都把传媒理解为报纸、电视、手机等等,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我们所理解的媒体更为宽泛,叫做“万物皆媒”。就是说,什么都可以用来作为我们创作的手段、传播的媒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媒体。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艺术史就是媒介扩展的历史。
赵双勇:作为知名的数字艺术家,您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结合自己的实践,您认为应该如何对数字艺术进行定义和演绎?
顾群业:简单的说,数字艺术就是利用数字手段、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刚才说到媒体,我们就是用数字化的媒体来创作,跟用笔墨、宣纸画画儿是一个道理。但我们也会强调“媒介即观念”,即媒体本身也会产生意义。比如我刚才说到的水墨画,它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从这个角度讲,你无论用水墨画什么,画成什么样儿,你选择这个媒体本身就表达了你的立场、你的文化身份,所以媒体并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或传播的渠道,它本身就具有意义。我们常说技以载道、技进乎道,也可以理解为技本身就是道。
赵双勇:作为一名教师,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学子,您对他们有什么希望和寄语?
顾群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所以我们的学生只能与时俱进,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传统,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现在的问题不是创新不够,而是优秀的东西没有传承下来。作为我这一代,别说我们的学生了,我们的传统到底有什么?实际上,到我这一代就已经丢得差不多了。就是说,文化传承的链条断裂了。作为老师都不知道我们的好东西到底有什么,还谈什么传承?希望学生们能够投入精力学习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我们的祖先寻找智慧。
赵双勇:随着多元化的新时代发展,新媒体艺术方兴未艾,您认为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算是一个新兴事物。但我一直说,艺术的本质其实是不会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未来肯定会有更多花样儿,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光怪陆离。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生物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我无法预测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更新的艺术形式,但真正能感动人的东西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
赵双勇:您曾说“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本身就是艺术”。那么,数字技术和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结合,会如何影响大众审美和艺术欣赏眼光?
顾群业:这个问题其实是关于艺术跟技术的关系。我们所谈论的技术,主要是指媒体技术。新的技术(媒体)会推动艺术的发展。我们看艺术发展史就会明白,新技术在其出现之初,主要是给人带来新奇感,比如摄影技术,最初只是有钱人的玩意儿,后来被应用于商业,最后才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你看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也是这样。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赛,都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这就是艺术史界经常讨论到的“席勒――斯宾赛理论”。我认为艺术源于游戏,也终极于游戏。继电影之后,下一个综合艺术就是游戏,游戏将成为艺术的终极形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悟,不能算是一个学术观点。就是说,新的艺术形式会给大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也会促使艺术更快地走进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