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临沭乡村人物王自贵 ,洪炉人生写春秋
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临沭县大兴镇芦格庄农民王自贵12岁起跟随父亲打铁,为谋生计闯荡“江湖”30多年,经过千锤百炼,技艺日益精湛,成为如今临沭县洪炉业中屈指可数的钢铁战士。
采访人员在临沭街道夏庄集上与王自贵邂逅相遇时,他正提一把斧头在炉火苗上燎着。闲聊中,他笑着说:“木匠讲卯榫(拼音sun),洪炉讲钢火,干俺这行会打?头、钊钩等农具不算什么,打制带刃的家什才是真本事。”
据了解,王自贵携带铁锤、砧子、土制砂轮和旧式风箱等简单有工具,走南闯北打铁几十载,近年来才添置了切割机、电焊机、电钻、电动砂轮这类新式武器。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他主要制作斧头、镰刀、锤头、菜刀、铁锨、?头及錾、钩、耙、铲等十八般农工用具。其中,最显示他技能的是带刃鉄家什的锻造。以打制斧头为例,要经过炼烧、捶打、淬火、锵磨四步曲,反复几次方能成器。
“关键是火候的掌握,根据钢材、铁材的硬度选择用哪种火,该用红火(大火)的用了绿火(中火)就会卷刃,该用绿火用了红火的就会掉头(折断)。”王自贵介绍说,烧炉要用烟炭不用火炭,炼烧时要把家什提起在火苗上燎,不能埋在炭里烧,这样打出来的刃家什才更加坚韧刚强。
文章插图
与老王攀谈中得知,他平时逢集与老伴一起出摊。家里还种了7亩地,种有1.6亩的水稻,其余都是花生。除去阴雨天,他几乎天天打铁,即使农忙时也舍不得放下火钳和锤子。由于他人熟络,采访人员看到总有围观的帮他拉风箱、挥铁锤、摇砂轮。“他这人心眼好,技术好,俺家那把菜刀有材坏(毛病),叫他修理了一回就好好的了。”一位老太太向采访人员夸着王铁匠。
“这行是个技术活,里面的道道很多,脑瓜不好使的真干不了。”王自贵告诉采访人员,当铁匠不用图纸模具,但心里要有尺寸,客户要什么样就得打出什么样。
【 老王|临沭乡村人物王自贵 ,洪炉人生写春秋】当采访人员问及他这个行业的收入情况,老王把打铁与打工做了一个前后对比:“80年代打工一天挣3-4块钱,俺打铁一天挣10多块,是打工的三倍收入。现在打工一天赚100多元,有的能挣到200元,俺打铁与他们打工相比是席里滚地里的事。”在上世纪80年代,以技术含量为主的洪炉业发展飘红了很长一段时期,那时全县铁匠铺达到30多家。究其原因,当时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民和工人从事生产劳动需用的工具离不开铁匠。随着电焊机、除草剂、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逐渐代替了人工焊接、锄头和镰刀,铁匠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全县只剩下他在努力支撑着,另外还有两家打打停停,已处于摇摇欲坠之中了。
“女儿已出嫁不是传艺人,儿子刚上初中,也不喜欢这门手艺,俺自己快50岁了,不能再改行,只要大家还需要,俺就会坚持下去。”谈到这里,王自贵禁不住有些感慨。然而很快他又投入到工作中去,铺前的客户让他闲不住。“现在机器生产的镰刀、菜刀等太脆,都是用纯钢板做的,碰到硬物就折断,是一次性物品,大伙儿还是认老王的家什。”旁边一青年说。
据悉,老王的镰刀、菜刀是用绵铁加钢做成,一磨就锋利,钢柔兼济,能使五六年之久,很受人们的欢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王靖雯 李风雷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绘画&乡间记忆水彩画家RayHendershot的乡村风光和古色古香的静物绘画
- 视频$央视新闻:把短视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农具”
- 北京冬奥会$新年祈福诗词34首:和暖春风迎节忙,乡村集市喜飞扬
- 苏士澍#中书协上届主席苏士澍书法对联,被吐槽不如乡村教师,为何?
- 佳作&郑板桥的一首佳作,意到笔随,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苦乐悲欢
- 任我行$乡村霜叶诗词15首:山径幽深依杖行,偶闻鸟语两三声
- 妇姑@一首美如图画的小诗,以清淡笔墨勾勒乡村生活,真是百读不厌
- 掌墨师@“乡村掌墨师”心中的振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