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林|心随车“飞”:中国民间收藏者与他的1300余辆古董自行车
文章插图
一名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通过平板电脑体验自行车拼装过程。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文静 摄
新华社兰州9月6日电(采访人员张文静、程楠)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普通人眼里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对67岁的民间收藏爱好者柴林而言,却是珍宝一样的物品。
自行车于18世纪诞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19世纪,这个最早由外国人发明的交通工具一经传入中国,便引起人们的惊叹。谈起自行车的历史,柴林滔滔不绝。
他对自行车的痴迷要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那时,中国物资匮乏,自行车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需凭票购买。因为自行车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民众的出行方式,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对自行车怀有特殊感情。
“自行车虽然是‘舶来品’,但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独特而珍贵的记忆。我梦想着拥有一辆自行车。”柴林说。
1979年,柴林参加工作,每个月工资57元。尽管他的月薪已经比当时的普通工人高出10余元,他也得至少工作4个月,节衣缩食,才能攒够钱买一辆国产自行车。看着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而过,他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
钱不够,卖字画。柴林6岁起就坚持学习书法和绘画,他的作品受到街坊邻居的喜爱。为了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他和朋友摆起地摊售卖自己创作的字画。
攒工资、卖字画,再加上家人的“众筹”,柴林得偿所愿。他花了880元在居住的城市甘肃省兰州市购买了一辆英国产自行车。母亲专门为这得来不易的“宝贝”做了车衣。柴林舍不得骑,放在家里。
有了第一辆,还想买第二辆。后来,柴林下海经商。手里有钱后,他开始收集各种品牌、各个年代的自行车。40多年来,他通过拍卖等各种形式,收藏了来自日本、德国、荷兰、英国等地的1300余辆自行车。
提起收藏经历,柴林“痛并快乐着”。收藏自行车不仅要“砸钱”,而且是件苦差事。由于时差问题,他经常要熬夜在网上竞拍海外的古董自行车。“睡不了觉,每次叫价都要用鼠标点击,点一晚上,手抖到发软。”柴林回忆过去的竞拍经历,感慨说:“幸好当时年轻,熬得住。”
辛苦竞拍来的物品令柴林兴奋,但身边人可不这么认为。有朋友认为他买的是破铜烂铁,也有朋友说“拿钱瞎胡闹”。冷嘲热讽不绝于耳,柴林却从不因此动摇。
他说,这些藏品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堆废铜烂铁,而在他眼里,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象征,是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缩影。
【 柴林|心随车“飞”:中国民间收藏者与他的1300余辆古董自行车】以日本产自行车为例,柴林介绍,日本产自行车制作精良,观赏价值高,既是实用的交通工具,又是经典的工艺品,是全世界自行车收藏者的“宠儿”。日本产自行车也见证了日本工艺生产的标准化,小到一个4毫米的螺丝钉,大到一个车轮、车胎,都有严格的生产规范。
柴林希望将这些不同时代的记忆通过他的藏品永远留住。可随着藏品越来越多,如何安置这些自行车成了难题。
文章插图
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文静 摄
2009年,在甘肃省政府支持下,柴林个人投资2亿多元开始筹建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经过10年努力,2019年这个民间自行车博物馆终于建成,不仅为古董自行车安了“家”,而且免费对外开放。
在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透明展柜里陈列着大小不一、造型独特的各类自行车。其中既有如1861年的意大利雄鹰大小轮自行车、1911年的英国皇家空军跳伞车、1896年的德国俾斯麦28型自行车等海外精品,也有不同年代的国产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网络|【爱伦“混”世心语】面对八风的历练
- |茅奖小说《暗算》出版20年,精装版归来继续密码和人心全解密
- 阿苑@魔道祖师蓝湛才是真奶爸,照顾生病的金凌,羡羡和江澄太粗心了
- 老人|“天才儿子”已出院回家!父亲最新回应:这些心里话以前不敢讲,现在他接受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 |男子钓到一条4.3斤的草鱼,没想到却被警方刑拘!爱好钓鱼的要留心了!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儿子&封面评论 | 杭州版《美丽心灵》刷屏,唯有潺潺的爱可消融厄运的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