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坐在马上,寓意什么?”沪郊一位老匠人的绝活被搬上了中学课堂……
本文图片
说起农家之乐 , 许多人会不由得想起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 , 以及灶壁上那栩栩如生的灶画和在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如今 ,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上楼” , 昔日家家户户都有的土灶越来越少了 。
但在上海金山 , 关于农家土灶的点点滴滴 , 却在中学生的课堂上得到了“还原”和“复活” 。
“灶头是乡愁 , 承载的是家的味道 , 是家人的爱 , 更是一种民俗文化 。 ”枫泾中学的高级美术老师娄春花 , 目前已将灶头文化编入“艺术育人金山模式”区域课程中 , 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课程更加了解家乡民俗 , 也能让当地的灶头文化得到更多关注和更好传承 。
本文图片
她这么做的理由 , 一是源于自己的情怀和使命 , 另一方面则因为自己的父亲——一位在沪郊乡间“耕耘”50年、远近闻名的“打灶头”老匠人 。
这位“灶头”达人叫娄天根 , 出生于1951年 。 在金山区枫泾镇盛新村 , 采访人员见到娄天根时 , 他正在自己家中“练笔” 。 一张铅画纸上 , 他寥寥几笔 , 一幅“喜上眉梢图”就轮廓初显 。 “现在岁数上去了 , 不比年轻的时候 , 所以 , 平时还是得练练 , 这样 , 在灶头上作画时 , 心里才有数 。 ”
和所有的手艺活一样 , 学砌墙看起来容易 , 但真正要当一个好瓦匠 , 背后必须下不少功夫 。 说起年轻时学“打灶头”的故事 , 娄师傅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 他14岁便跟随父亲娄龙清“学生意” , 一学就是3年 , 17岁那年正式进入“五匠组”(泥匠、木匠等) , 才算真正出师了 。
本文图片
“其实 , 我们家三代都是手艺人 , 从爷爷那代开始就是泥瓦工 , 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 ”娄天根说 , “像仪门、老式的房子他们都会建 。 ”在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下 , 娄天根学到了一手精湛的瓦工手艺 。 而作为好瓦工的必备能力 , 砌个好灶头 , 对当时的小娄师傅来说更是不在话下 。
在外行人眼里 , “打灶头”似乎并不是难事 。 但其实 , 十个瓦匠里能有一两个人能砌出个好灶头就算很不错了 。 “一个是砌的灶头要好看 , 灶壁画也要画得考究;另外一个就是灶头要省柴、聚火 , 烧水做饭速度快 , 不回烟 。 ”娄天根解释说,“前一个 , 只要多练多画就可以了 , 而后一个 , 是需要科学设计的 , 不是经验丰富、善于思考总结的老瓦匠师傅,很难做好 。 ”
本文图片
而娄师傅的手艺出众 , 与他的工作经历也不无关系 。 从乡建筑公司到工业公司 , 再从金山县沼气办到出国作为技术专家传授沼气技术 , 期间还负责过“省柴灶”的研究推广——这些工作经历和技术基础 , 使娄师傅的砌灶手艺慢慢超越了一般民间老师傅 。 也因此 , “善于学习 , 勤于思考 , 动手能力强 ,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 成了娄师傅给人留下的印象 。
“上世纪80年代 , 国家能源比较紧张 , 不像现在有天然气、液化气 。 为了解决老百姓烧的问题 , 我们研究搞了‘省柴灶’ 。 ”娄天根至今记得那场由市农业局举办、十个郊县分别派人参加的全市砌灶大赛 , 自己是其中最年轻的参赛选手 。 “一斤柴要在10分钟内烧开10斤水 。 评委就在旁边看着 , 既要观察柴的燃烧度 , 还要测烟含氧量……”在那场比赛上 , 娄天根获得佳绩 , 从此 , 他“打灶头”的手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称道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