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西游里精怪成群,为何独不见此妖?通天教主万仙来朝,门徒中也无( 二 )


吴承恩老师生活在明朝,他不可不考虑到当时的法律制度。即使将动物猫妖化成怪,写进西游记里,这本书也会被列为“禁书”。
在另一本神话文学作品《封神演义》里,鸿钧老祖的三个弟子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收徒弟时,注重弟子们的品行。
文学作品|西游里精怪成群,为何独不见此妖?通天教主万仙来朝,门徒中也无
文章插图

对最小的徒弟,通天教主则更显“博爱”之心,广开截教大门。他的弟子们就由三界中的各种动、植物等精灵组成。
封神大战开始后,通天教主组织了规模超大、杀伤力超群的“万仙阵”、“诛仙阵”,给予阐教弟子沉重的打击。
纵观通天教主的门下弟子中,也是没有动物“猫”的名字出现。
也就是说,封神神话中,作者许仲琳老师也没有将猫妖写进“封神榜”。那么,《封神演义》中为什么也独独没有猫妖呢?
这里应有几点原因:
一、两作者生活在同一个朝代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平时期大约在公元1500年—约1583年间;
《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生平时期约为公元1560—约1630年间;
文学作品|西游里精怪成群,为何独不见此妖?通天教主万仙来朝,门徒中也无
文章插图

两个人生活的朝代均为明朝时期,社会环境相同,在创作时,都有所避讳。因为老虎属猫科类动物,也有观点称,作者在名著中,也多次将老虎当作猫的化身,以针砭时弊。
二、历史上对猫的褒贬不一
历史上有的人对猫视若宠物,有的人则敬而远之,还有些人十分憎恶猫。
《诗经-大雅》中,对动物猫就曾有记载:有熊有罴(pí),有猫有虎。
《礼记》中称,西汉时期,古人将猫定性为捕食田鼠的动物,将虎定性为食田猎的食肉动物,“迎而祭之”。
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也非常爱猫,在她残忍迫害萧淑妃后,萧淑妃死前发下一句毒咒:阿武妖狐,如此凶残置我们于死地。后世我愿转世为猫,阿武转世为鼠,我世世代代,咬断她的喉咙。
文学作品|西游里精怪成群,为何独不见此妖?通天教主万仙来朝,门徒中也无
文章插图

慑于萧淑妃的毒咒,武则天从此移驾东宫至洛阳,并下令在洛阳城禁养猫。
在影视作品《妖猫传》中,作者则将一只口吐人语、搅动得长安城人心惶惶的妖猫邪灵,塑造成了一只敢爱敢恨、忠贞不渝,有情有义的感人至深的“人猫爱情”。
但在《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就有修炼成精怪的猫,以负面形象出现,作恶多端,受到严惩。
三、民间有“狗忠猫奸”的说法
民间传统文化习俗中,古人认为,动物中的猫狡猾、机灵和独来独往;狗则忠诚护主、看家护院,因此就留有了:“狗是忠臣,猫是奸臣”的说法。
同时,民间还有:“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头上顶白布”的俗语,“猫有九条命,易招惹是非“的说法,让很多人对猫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文学作品|西游里精怪成群,为何独不见此妖?通天教主万仙来朝,门徒中也无
文章插图

实际上,不仅在明朝对猫有高规格的保护。早在大唐时期,唐朝《大唐疏议》中的第262条,就明确规定: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在儒家学者信奉的经典《礼记》中,猫被列为年终最重要的祭典“蜡祭”的八位神灵中的其中一位,且要求天子亲自祭祀。
汉代佛教的传入更将猫抬升为佛教的护法神。人们相信这种小生物是跟随佛教传布的路线,从佛国印度远道而来东土,其使命就是保护珍贵的佛经不被鼠咬啮而坏。
基于人们对动物猫的形象褒贬不一,加上历史上有些法律有明确的禁令,许多作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对猫”避而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