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运城博物馆|“吉金”的贵重与华彩( 二 )


人类远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鼎 , 那时候是陶鼎 , 也是人们做饭用的炊具 。 但是自从禹铸九鼎之后 , 鼎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 , 开始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 , 常指被用于祭祀的礼器或传国的重器 , 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 鼎开始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
|走进运城博物馆|“吉金”的贵重与华彩
本文图片

▲刖人守囿车
馆藏青铜——短流铜爵、兽面纹铜爵
说到青铜器 , 酒器也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主要种类 。 古人酷爱饮酒 , 爵作为饮酒器和礼器 , 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 从作用来讲 , 青铜酒器主要分为饮酒器和温酒器两大类 。 运城博物馆馆藏的出土于夏县裴介镇的短流铜爵和万荣县万泉乡下涧张金贵捐赠的兽面纹铜爵 , 便属于饮酒器类 。 馆藏的这两件青铜爵分属夏朝和商朝 , 形态都呈圆腹 , 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 , 即倒酒的流槽 , 后部有尖状尾 , 腹部一旁有把手 , 下面有3个锥状长足 。
在古代 , 酒器的搭配和多寡 , 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 爵在古代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使用 , 尤其在夏商周时期天子分封诸侯时 , 爵被作为一种赏赐给受封者 , 代表着尊贵的地位 。 所以后来“爵”也成了“爵位”的简称 , “加官进爵”也是由此而来 。
闻喜上郭墓地——刖(yuè)人守囿车
除了大型的实用器具 , 古代青铜器中还有很多精巧的青铜制品 。 运城博物馆展厅一楼展出的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的西周刖人守囿车 , 便是最好的证明 。 它既不是礼、乐、宴享的器皿 , 也不是生活实用品 。 它造型精巧 , 车厢周身装饰的伏兽形态各异 , 栩栩如生 , 像是专供艺术欣赏的工艺美术品 , 也可能是当时贵族把玩的小物件 , 或者是收藏小饰品的容器 。
刖人守囿车是六轮青铜车 , 上顶长11.25厘米 , 宽7.75厘米 , 下底长10.9厘米 , 宽7.15厘米 , 成年人的一个手掌便可以轻松将它托起 。 然而 , 就是这样小巧的物件 , 车厢的顶部竟然有两扇可对开的方盖 , 盖上的四角还雕有4只小鸟 。 这4只小鸟用手一拨 , 可以轻巧地转动起来 。 小鸟肚内灌有铅 , 可使重心下沉 。 上轻下重 , 所以小鸟旋转起来非常灵活 。
据介绍 , 这件精巧的青铜车经过修复后 , 全车可活动的部位多达15处 。 除了6个车轮外 , 车厢方盖盖顶还有一只神气活现的蹲猴 , 用手把猴身提起 , 便可以打开箱盖 。 车厢前面的两扇大门也可以任意开阖 , 左门扉上嵌着一个受了刖刑、失去左脚的人 , 其左手还拄着一根拐杖 , 右臂腋下夹着门闩 , 门闩能左右穿插 , 控制门扉的开阖 。
为什么这件青铜车取名为刖人守囿车?据《周礼·秋官·掌戮》记载 , 刖人使守囿 , 即受到锯足刑罚的人 , 使其守动物苑囿之门 。 “囿”指的是专门为王侯贵族饲养各种珍禽异兽的苑囿 。 铜车上的“刖人”手持的拐杖 , 也让我们看到了“踊”的形状 。
另有典故《左传·昭公三年》记载 , 齐国的晏婴在晋国对叔向谈道 , 齐国受削刑的人很多 , 甚至影响到市面上鞋价低贱而“踊”价高涨 。 踊 , 是脚被断者所用 , 一种说法为假足 , 一种说法为手持的拐杖 。 所以 , 这件铜车上雕刻的刖人左手拄着的拐杖 , 正是晏婴所言的“国之诸市 , 履贱踊贵”的“踊” 。
再说到青铜车的整体造型 , 它虽有6个轮子可以转动 ,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车 。 它没有轴、辕 , 不可驾马 。 车后只有一个能动的兽面衔环 , 可用于倒拽牵引 , 也可用于正面推转 , 古代叫作“挽车” 。 把禽兽苑囿、刖人守门和挽车相结合 , 制成一件盘旋滚动、精巧绝伦的工艺品 , 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