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天坛奖评委揭秘获奖影片的生成
2021年10月1日刊| 总第2644期
9月29日 ,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 , 今年的天坛奖竞逐 , 终见分晓 。 五部中外佳作分享了九个主要奖项 。
丹麦电影《信誓》赢得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两项殊荣;芬兰电影《此时此爱》收获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奖;俄罗斯电影《攻城日记》获得最佳导演奖;法国电影《坠雪少女》拿下最佳女主角奖 。 最为惊喜的是 , 电影《云霄之上》勇夺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男演员集体获奖)、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 成为自《一九四二》之后 , 又一部赢得天坛奖最佳影片的华语电影 。
文章图片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云霄之上》
多元情感制造共鸣
评委张颂文在谈及他的评判标准时曾说:“情感的共鸣是我评判的第一标准 。 ”
而五部获奖影片不同角度的情感处理 , 似乎印证了他的标准 。 有时它是沉重的 , 比如《云霄之上》在传统的战争叙事之外 , 编织出主角洪启辰与小哨子的情感线 。 小哨子还只是个孩子 , 并不是一个兵 , 却因为洪启辰的一个决定 , 身陷生死危局 , 他死亡的一幕 , 也是本片情感爆发的高潮时刻 。
有时它是讽刺的 , 就像爱情、婚姻、艺术本来是需要真诚投注情感的领域 , 最终却变成了充满欺骗、利用的《信誓》游戏 。 有时它是黑色的 , 如同《坠雪少女》中罪恶的发生 , 被隐藏在必须经历的青春懵懂之中 , 以为得到的是情感 , 实则只是对方欲念的满足 。
有时它是彩色的 , 即如《此时此爱》 , 明明有“难民”这个苦情标签 , 却能以一家人并非做作的苦中作乐 , 看到亲情对彼此内在脆弱的支持 。
这些情感的土壤 , 可大可小 , 源自社会 , 发微个体 , 有些在普通人的经验、文化之外 , 却同样能够实现不同层次 , 不同背景观众的共鸣 。 这是电影特有的力量 , 而将这些电影组织在一起的竞赛单元 , 则如同一位交响乐的指挥家 , 让这些不同的共鸣产生和声 , 形成每一届电影节 , 独特的旋律 。
文章图片
《云霄之上》剧照
【电影节|天坛奖评委揭秘获奖影片的生成】多样作者连接世界
本届天坛奖的另一位评委陈正道说:“竞赛片是不同作者的表达 。 ”
15部竞赛片来自五大洲十九个国家与地区 , 有发达国家 , 有发展中国家 , 有跨国合作 , 凸显了电影制作上的国际化 。 这些电影主创 , 有非洲裔(《国王之夜》)、有女性(《坠雪少女》)、有大师(《信誓》)、有新人(《此时此爱》) 。 他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年龄层 , 不同的信仰 , 也带来了各自的视角 。
不同的表达在这种多样性中 , 激发出评委的碰撞 , 观众的震动 。 由于竞赛机制的客观存在 , 最终的获奖作品压缩了多样性的广度 , 却也因为这种集中 , 强化了深度 。
女性导演 , 女性主演的《坠雪少女》 , 严肃探讨了体育少女的性心理成长 。 伊朗裔的欧洲新移民哈米·拉梅赞 , 通过《此时此爱》一片 , 讲述身处北欧的一个难民家庭如何笑对生活 , 纠正了很多对欧洲难民生活过于纷乱的想象 。
丹麦大师 , 2019年天坛奖最佳影片的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 面对“伟大艺术与美好生活能否兼得”这个古老命题 , 用一部人物关系复杂的《信誓》 , 展现了何谓风格的圆熟 , 技法的精到 。
而来自俄罗斯的安德烈·扎伊采夫 , 在《攻城日记》中让我们再度领略了斯拉夫民族的雄浑、壮烈 , 以及蕴含其中的一股亲情热流 。
- 因为|她曾凭一个角色拿下八个奖,为救母亲“负债累累”,45岁仍单身
- 企业|飞鹰科技创始人夏伟伟获评金鸥奖“2021年度新锐创业人物”
- 人气|金扫帚奖,《古董局中局》入围四项,李现再次被提名!
- 现实|章宇马丽主演,金爵奖最佳影片《东北虎》好看吗?你看懂了吗?
- 企业|向未来再出发,林惠君获评金鸥奖2021年度新锐投资人
- 鹰节|韩寒:百花奖还在颁奖,我以为早就倒闭了
- 企业|向未来再出发,广东美恩整形美容医院获评金鸥奖2021年度最具行业影响力品牌
- 卫视|江苏卫视《2060》《百姓的味道》获2022“未来之路”文娱责任影响力年度大奖
- 电影|陈木胜获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智齿》最佳影片
- 因为|金曲歌手艾怡良与金钟奖得主曾宝仪“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