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大凉山戏剧节引发话题的《隔离》来沪,这是一场“面对”

“婚姻没有对错吧?我有时候会问自己 , 要是十年前 , 我们还没离婚的时候 , 遇到疫情会怎么样?”
话剧《隔离》 , 诞生于疫情之下的剧作 , 一部关注现实当下和普通人情感的作品 。 同时 , 也是去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 。 因为在这一年的戏剧节上 , 《隔离》同时呈现了两个版本 。 同是编剧李健鸣的剧本 , 一部由北京新蝉戏剧中心创演出、易立明导演;另一部则是凉山文旅集团出品、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定制版《隔离》 , 由李亭、夏茂恬导演 。 两个剧组以各自方式先后呈现这一剧本 , 成为当年大凉山戏剧节的一大现象话题 。
时隔一年 ,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定制剧目版《隔离》开启了全国巡演 , 此前已经在深圳、南昌、九江、嘉兴、太仓等地演出 。 此次将于10月2日来到上海 ,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 。

《隔离》的剧本诞生于2020年 , 讲述的故事 , 带着专属于这一年的记忆 。 虽是“隔离” , 探讨的却是“面对” 。 全剧讲述了离婚多年的男女主人公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隔离”在了一起 , 有了一个半月的共同生活 。 在这一个半月里 , 他们从抱怨到交涉 , 从交涉到交流 , 从交流到沟通 , 在整个过程里 , 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性格 , 审视了自己的感情 , 审视了共同的婚姻 , 也重新认识了彼此 。
编剧李健鸣长期从事德语教育和翻译工作 , 曾翻译《布莱希特传》以及布莱希特的剧作及理论 , 还曾是林兆华导演的戏剧顾问 。 李健鸣说 , “写《隔离》这个剧 , 就是为了不让自己与自我和他人隔离 。 ”
因为剧作中对于疫情和人性及当下引发的普遍共鸣 , 这个剧本同时被李亭和易立明“喜欢上” , 也因此就有了大凉山戏剧节“一个剧本、两个剧组分别演绎”的方式 。 而不久前 , 这部剧作还被翻译成了日语版本 , 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 “Plays 4 Covid 孤读/临读~疫情之下诞生的海外剧本” 剧本朗读公演 。
在去年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 , 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看完《隔离》后表示:“她(编剧李健鸣)借助疫情的背景 , 这个全世界都面临的、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的一个灾难 , 在写她对生活、对生命、对伦理、对人性的思考 。 她积累了很多很多思考 , 把这些东西放到这么一个小小的 , 也就一个小时多点的话剧里 , 内容很丰满 。 我这么一把年龄了 , 也在跟着剧中人思索自己的人生 , 这是该剧给我们的可贵的启示 。 ”
国际|在大凉山戏剧节引发话题的《隔离》来沪,这是一场“面对”
文章图片

此次来到上海演出的版本导演李亭是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 , 她在最早看到剧本后就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 “我们想表达的是 , 在这场空前绝后的人类被隔离中的面对 。 ”
李亭表示 , 隔离是物理空间的封闭 , 也是心灵空间的化解 ,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 这是人生常态 , 面对的方式取决于每个人内心储存的从容、淡定和释怀 。
此版《隔离》的女主演宁远是成都知名作家、服装设计师 。 在看完李健鸣的剧本《隔离》后 , 李亭就第一时间想到了宁远 , “我喜欢不刻意‘演’的演员 , 但是内心必须丰满 , 宁远具备这样的气质 。 ”
男主角扮演者姚东伯是四川人艺的知名演员 , 在他看来 ,“‘面对’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 , 做起来很难 , 我们的结局也是开放式的 , 希望能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 ”
【国际|在大凉山戏剧节引发话题的《隔离》来沪,这是一场“面对”】全剧最后 , 疫情解除 , 一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吉他弹唱响起 , 隔离解除了 , 剧中人再一次分手 , 然而这一段隔离真的使他们拒绝“隔离” 。 有观众表示 , 无论结婚与否 , 从中 , 都会想到和看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