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作者:贾长华

在拜石博物馆《天造山石入画来》部分 , 展示了以天然形成山形石为素材 , 创作的一幅幅中国山水画 , 别开生面 , 别具洞天 , 给人们带来了惊奇和惊喜 。
对此 , 一个署名“考古系学生”的观众 , 于2021年6月25日在“留言本”写下这样的感慨:“无需花里胡哨的展览设计 , 一个石头配一幅画 , 已经足够精彩 。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 ”(见图1)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类似这样的留言还不时出现……
一个署名“沈阳市人”的观众留言:“馆藏很雅致 , 有看点 , 很艺术 , 石与画相得益彰 。 ”(见图2)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一个署名“郭宝杰”的观众 , 于2020年11月3日的留言:“以小画大 , 气势磅礴 。 ”(见图3)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一个署名“王凤琦”的观众留言:“文化大餐 , 美化心灵 。 ”(见图4)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一个署名“李燕”的观众 , 于2020年11月3日的留言:“如入仙境 。 ”(见图5)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如此等等 , 不胜枚举 。

为何能带来这样的惊奇和惊喜呢?
拜石博物馆的山形石 , 不论群峰或孤峰 , 不论高耸或低矮 , 不论绵延或横断 , 决非“似像非像”——说像只是“有一点儿” , 说不像也“过得去” , 而是“极其相像” 。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进一步讲 , 这些山形石就是大自然中壮丽、壮观、壮美山景的“缩影”!
于是 , 一些著名画家对山形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纷纷以山形石为素材 , 进行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 不像西画那样追求“真”、追求“像” , 而是追求一种“意境” 。
中国|拜石博物馆的“留言本”之五—— “超越太多博物馆了”
文章图片

就艺术而言 , “意境”是指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 在这里 , “意”——主观思想感情 , 与“境”——客观景物 , 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
“意”与“境”的关系 , 一般来说 , “境”是基础 , 脱离了客观景物 , 主观思想感情也就是无以寄托;但“意”也非常重要 , 是经过一番思考之后 , 融入主观思想感情的反应 , 往往抓住最能唤起情感的特征 , 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
所以 ,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 不是机械地、原封不动地描绘客观景物 , 通常总是“感情用事” , 是在以情取景 , 是在借景抒情 , 是在寄情于景……而“感情用事”的过程 , 就是按照主观意图 , 通过孕育的情感 , 去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 , 由此产生引发人们共鸣的感染力 。
这就是所谓的“心匠自得为高 。 ”

然而 , 以山形石创作中国山水画 , 就不是这样了 。
目前 , 以山形石为素材创作中国山水画 , 在悠久的中国山水画史上未曾见过 , 在当今的中国山水画中也未曾见过 , 具有“极其强烈的特殊性” , 是艺术上一个全新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