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娟:感觉文字背后站着一个如父如兄的鲁迅

鲁迅|郭娟:感觉文字背后站着一个如父如兄的鲁迅
本文图片

140年前在中国绍兴诞生的周树人(原名樟寿) , 作为周家长孙 , 有着快乐的童年 。 百草园里的乐趣之多不必说了 , 去外婆家看社戏 , 几个孩子驾驶白航船 , 如骑着一条大白鱼 , 在浪花里钻 , 月光如银 , 两岸淡黑起伏的山如踊跃的兽脊 , 远远地向船尾跑去着……而野炊的谁家的罗汉豆也是格外香呀!即便在三味书屋 , 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念唱“铁如意 , 指挥倜傥 , 一座皆惊呢;金叵罗 , 颠倒淋漓噫 , 千杯未醉嗬 ”那样不知所云却抑扬顿挫的诵读 , 也会使聪颖好学的迅哥领略到汉语的音韵之美吧 。
然而祖父科场案下狱 , 父亲的病和死 , 使周家由小康堕入困顿;出入当铺 , 白眼与讥嘲 , 敏感如他 , 领略必多;而满怀热望为父亲搜寻奇怪的药引子 , 蟋蟀须是原配等等 , 最后绝望中都成促狭与恶意 。 困厄中 , 作为长子、长兄的迅哥 , 协助母亲撑起一个家 。 他是硬生生早熟了 。
读他的文章 , 总感到文字后面站着一个如父如兄的形象 。 他没有巴金那样的青春感 。 那样早 , 便须直面人生惨淡、世态炎凉 , 使他具有远超一般文人之上的现实感 。 他懂得世故 , 以至“三昧” , 所谓正人君子、各种好名号或通身大光辉的伟男子 , 都蒙不了他 。 他评价他的二弟周作人 , 只一个“昏”字 , 再恰切不过了 。 周作人谈龙谈虎、文明批判、历史批判 , 清通极了 , 然而现实中 , 小到兄弟阋于墙 , 大到民族大义 , 无一不昏;而他简淡优容的风度得以养成 , 是大哥周树人一度挡在他前面 , 为他荫蔽出一块“自己的园地”吧?
走异路 , 逃异地 , 寻求别样的人们 , 既没有颓废弃世 , 也没有油滑混世 , 他持守他凛冽的清明 , 成就作为鲁迅的他自己 。 从肩负家庭重担 , 到肩负起中国的沉疴——狂人、阿Q、祥林嫂、华老栓、涓生、子君、闰土们……并且不惮于与一个个昔日友朋分道扬镳 , 看他们落伍、变质、堕落 , “下土皆秦醉 , 中流辍越吟” , 而他持守着自己凛冽的清明 。
他的自信从何而来?他嘲笑过一些人“无特操”、动摇 。 他绝战黑暗的勇气 , 必是从强大的自信中来——他在智识、格局、道义上 , 皆高出论敌太多了 , 在他犀利透辟的剖析下 , 麒麟皮下露马脚 , 皮袍下榨出“小”……他战而必胜 。
【鲁迅|郭娟:感觉文字背后站着一个如父如兄的鲁迅】因此他幽默 , 且比林语堂高明得多 。 他的优雅风致 , 随处可见 , 不仅流露于文章、墨迹 , 也在他收集的碑帖、印制的《北平笺谱》中 , 在他对木刻美术的提倡中……他心中藏着童年的百草园 , 香草美人 , 屈子行吟 , 这传统 , 怎会对他没有熏染?只不过 , 故园风雨如磐、荆榛遍地 , 百姓墨面没于蒿莱 , 花木萧森——粉红色的小花在寒凉的夜气中瑟缩 , 两棵枣树的铁似的干枝笔直地指向夜空——这是鲁迅的秋夜 , 他写好一篇杂文 , 搁下笔 , 燃一支烟 , 看几只小青虫旋舞着 , 撞向玻璃灯罩 , 丁丁地响 , “竦听荒鸡偏阒寂 , 起看星斗正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