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源自生活中的“花朵”最鲜艳

——读《花本无心自在开》
时间日复一日地往前流淌着 , 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又一部散文新作出版了 , 沉甸甸的《花本无心自在开》 , 是崇尚阅读者学习与珍藏的佳品 。
头面|源自生活中的“花朵”最鲜艳
文章图片

去年秋 , 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时 , 与前来探望的骨科李教授谈及马腾驰先生的新作品集 。 李教授是骨科专家、高级教授职称 , 他也是马先生的粉丝 , 当他得知 , 先生即将出版的散文集以《花本无心自在开》为书名时 , 李教授说:“这书名取得好 , 禅意浓浓的 , 符合马先生的写作风格!呵呵 , 啥话不说了 , 新书出来 , 麻烦给咱预定一部!”是命令 , 也是期待 , 更是对作家劳动的尊重 。
马先生的创作素材 , 源自我们的身边;马先生的作品 , 是对我们现实生活动情的升华;爱我们的生活 , 马先生的佳作是满满的佛性感悟 。
医术高超 , 学术造诣深厚的李教授有一个心得:当思想被繁冗的研究与临床困扰时 , 只消翻开案头(或枕边)马腾驰先生的著作 , 他那质朴的文风 , 清新的文字 , 催人上进的力量 , 真是一剂剂医治郁闷的良药 。
【头面|源自生活中的“花朵”最鲜艳】西安有一位中医名家 , 把马先生的《背馍记》与《花本无心自在开》两本书作为“精神制剂”赠送给患者 , 这是对人们“精神动力”最重要的肯定 。 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阅读的辅助配合作用 , 良好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
马先生在写作上是学识渊博的师者 , 先生的每一篇佳作问世 , 我必用心研读 , 是最实际的教材一般的范文 。
记录大张寨;品味时光滋味、讴歌现实生活;歌颂最淳朴劳动者;用文字锁住关中味蕾记忆;游历神州见贤思齐、厚重的华夏文化、悠远的农耕文化 , 皆在先生著作中;读先生著作学不尽的丰厚知识……
头面|源自生活中的“花朵”最鲜艳
文章图片

先生出生并成长在文脉深厚的礼泉县大张寨 , 家族也是书香门第 。 曾祖父马岐是识文断字 , 闻名乡里的乡绅名人 。 祖父虽为农民 , 但他是农民中的知识分子 , 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 对后辈读书虔诚地支持 。 《花本无心自在开》首篇 , 就是纪念祖父的《牛毛字典》 。 祖父用一点点积攒的耕牛的废毛换来字典给孙子 , 关中老人用最真挚的话来赞扬孙子:“好!好呀!我孙子不光查得快 , 还查得准哩!好 , 好很!爷费心巴力 , 一根一根拾牛毛 , 值得!爷再好好拾 , 牛毛卖了钱 , 给你买铅笔与本子!”这正是许许多多老人的共同心声 , 供孩子们读书不辞劳苦 , 舍得一切!先生的父亲是“文革”前的大学生 , 长期担任一家市级报纸的特约评论员 , 发表过大量的杂文、散文与时评作品并被收入多种选集中 , 多次获得报刊各种创作奖 。 马先生在《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烟事》与《想起父亲》等多篇文章中写过自己的父亲 。
古老的中华文化 , 让全人类仰视 。 “史圣”司马迁的鸿篇巨著《史记》光照千秋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 中国第一古刹东都洛阳“白马寺”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 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地 。 拜望我国著名评论家、作家 , 编辑家阎纲老师 。 一篇篇美文 , 在马先生笔下精彩呈现 。
散文《李小超和他的雕塑》中 , 马先生把从礼泉走出来的著名雕塑家、画家李小超先生形象 , 刻画得如同就在你我面前 。 李小超先生雕塑《朝辉》中的朝辉 , 在村西和他老母亲住在一起 , 四十几岁的人了 , 还没找下媳妇 , 只得到城里去当装卸工 。 想靠下苦养了娘 , 娶了媳妇 。 装卸工 , 活苦累之极 , 挣的钱却少得可怜 , 常把活干完了 , 钱却拿不到手 。 劳累疲惫之极的朝辉 , 面对了我们 , 躬着腰 , 垂着手 , 他那耷拉着的眼皮 , 无奈的眼神 , 半张着的嘴 , 让人不由生出许多的怜悯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