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伙人@“创新合伙人”共享共建创新沃土( 三 )


如今,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外,还有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两个概念验证中心投入使用,更多创新成果的落地将获得有效支持。
打造“创新雨林”生态
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到2025年,北京要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要求我们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要让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环境具有全球竞争力。”在宋洁尘看来,“吸引汇集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是中关村未来的目标。
在国外生活工作了28年的单倍,在2019年和创业伙伴来到中关村,开办起百放英库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他笑称自己“做起了‘北漂’”。
在单倍看来,“中关村是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这里集聚了清华、北大等27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以及中科院等30多家研究所,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与转化平台,也就是源头创新,是从‘0’到‘1’、开山辟路的过程,这最需要人才资源、高校资源以及政府支持。比如一位教授发现了一种原理,能不能从此研发出一款药品应用到医疗中,我们会和他一起评估、验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这一企业理念恰好也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所以,借由“创新合伙人”机制,百放英库在创建过程中也享受到许多政策优惠。
比如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对实验大楼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生物医药实验室需要4米以上层高,一些实验室层高超过5米,普通的写字楼无法满足要求。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的协调下,百放英库选址在了中关村贝伦产业园。“这个园区过去是工业厂房,层高和承重皆能满足需求。我们就成为了第一个签约入驻贝伦产业园的公司。”单倍告诉笔者,从实验大楼的装修,到顶尖仪器设备的引进,百放英库都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资助,租金也获得了减免,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还参与了前期的投资入股,“对初创企业来说,这些政策非常具有吸引力。”
自成立以来,百放英库已从北大、清华、天坛医院等高校院所评估过的50多个项目中开展了6个原创新药研发合作项目,目前有两个已经进入了化合物优化阶段。而贝伦产业园也陆续迎来联影科技、志道生物、伟德杰生物企业项目签约,目前18栋办公楼的签约租售率已达55%。
除了做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百放英库还为更多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平台。“目前已经有康迈迪森、碳纳医疗等从事计算、纳米等领域的企业进来,他们可以自己做研发,也可以参与我们的项目,大家共同合作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单倍还希望,中关村能吸引并留住更多国际人才,“我们共同努力,改变中国在医药领域仿制、跟随的地位,走向原创新药研发大国。”
这也正是“创新合伙人”计划期望看到的——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多元化的创新主体组织起来,把世界各地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高水平互动,形成“创新雨林”生态。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创新合伙人”大会上,于军表示,海淀区将持续完善“创新雨林”生态体系,打造新的增长极;要不断扩大“创新合伙人”队伍,用更加包容开放的发展理念、更高水平的服务、更加便利的基础设施、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企业、项目和人才落地中关村科学城,“共享机遇、共同奋斗,在创新创业沃土上逐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