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预报几毫米的雪,却下了那么厚呢

“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下面播报未来24小时我市天气情况;A市,多云有中雪 , 根据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此次降雪累计量3到5毫米……”
听完了预报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窃以为可以愉快地打雪仗、堆雪人、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

为什么天气预报几毫米的雪,却下了那么厚呢

文章插图
结果万万没想到却被一场鹅毛大雪砸了个狗“雪”淋头,厚厚的积雪几乎淹没了我“一米六”的大长腿,别说堆雪人了,整个人都成了大雪人,在积雪里举步维艰;走在被压实的积雪上一步三摇,老司机都刹不住车……那感觉别提有多酸(xīn)爽(sāi)了 。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气象部门明明只预报了几毫米的降雪,落到地上却突然变成了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厚的积雪了?气象局的预报也太不靠谱了吧?!
其实啊 , 想要探究这个问题的成因 , 还要从雪花本身的特性和降雪量的测量方法上说起:
水大体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而当液态的水冻成冰的时候体积变化是不太明显的,就好比一块刚刚揉好就被放入蒸锅中的面团,没有经过发酵,就算蒸熟了也只能变成一块结实的“面疙瘩”;而雪花则不一样 , 它可不是一块简单的“冰疙瘩”,而是一片片晶莹剔透、体态优美的“冰花”,无数的“冰花”从天上缓缓飘落,落到地上堆积起来就形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积雪 。
为什么天气预报几毫米的雪,却下了那么厚呢

文章插图
所以雪花在堆积的过程中,由于其蓬(xū)松(pàng)的体质,在雪花和雪花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隙,就像经过发酵的面团一样,中间存在着大量的空洞 , 蒸熟了就变成了白白软软的馒头;烤熟了就变成了香甜软糯的面包,从小小的一团,变成了大大的一“坨” 。而积雪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雪花的“发酵”程度:中间的空气越多、“发酵”越好,同样重量的雪,积雪就越厚 。
为什么天气预报几毫米的雪,却下了那么厚呢

文章插图
因此同样的降雪量 ,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温度影响下,积雪的厚度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 。毕竟 , 不是每个人蒸馒头都能发起来 。
这个时候机智的小伙伴们就会问了:既然同样的降雪量全国下的雪都不一样厚,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统一标准的测量不同地区的降雪量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气象部门早就未雨绸缪制定了一套全国统一的测量标准 。在这套统一的标准之下,我们的气象观测员们要在每天的固定时刻将固定大小的雨(雪)量筒中的积雪悄悄拿回到室内,用一定的清水将其中的积雪融化之后倒入标准大小的量杯中,再减去倒入清水的量,就能测量出当天的降雪量啦!
换句话说,对于降雪量的测量,不能看面团“发起来”有多大,而是要把全国的“面团”压得死死的再测量面团本身的体积,最终得出的才是符合气象观测标准的降雪量数据 。
那么这个时候又有机智的小伙伴可能要问了:那积雪的厚度还有意义吗?气象局对积雪的厚度有没有记录?。?
答案是肯定的,毕竟除了降雪量的多少之外,积雪的厚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太过深厚的积雪会严重影响交通 。
所以对于积雪厚度的测量和记录,气象部门同样非常重视 。积雪的厚度在气象领域中有着自己的专有名词:积雪深度 。而对于积雪深度的测量,国家也有着严格的标准,每次测量观测员们都要在固定时间在气象观测场的积雪深度测量场地上进行 , 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客观 。
根据气象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1毫米的降雪量所产生的积雪深度最大甚至可能达到9厘米厚!而全国平均每毫米降雪量所产生的积雪深度在0.75厘米左右;同时单位降雪量的积雪深度会随着温度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当气温达到-6~-8℃区间时,单位降雪量所产生的积雪深度会达到最大;其后随着温度的上升 , 单位降雪量的积雪深度会出现明显的减?。吹攘拷笛┰?6℃以上温度越高积雪越?。凰栽诮笛┝肯嗤那榭鱿?,平均温度较低的北方的小伙伴们看到的积雪往往比南方的小伙伴厚多啦!
【为什么天气预报几毫米的雪,却下了那么厚呢】这回大家终于明白了仅仅几毫米的降雪却下了那么厚的原因了吧?快去跟亲朋好友们科(xiǎn)普(bai)今天学到的小知识吧?。ㄍ墒衅缶?马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