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专家将一幅宋代古画放大后,发现神奇的一幕:千年前的渔翁,手中拿着一根现代的鱼竿( 二 )


后来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钓鱼就不单单是生产力 。 对已经丰衣足食的贵族阶级而言 , 钓鱼已经从生产领域过渡到了文化领域 , 无论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还是“贵人之家临渊钓鱼” , 都足以证明 , 钓鱼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一 。

彼时 , 人们不再满足单一的钓鱼方式 , 转而对钓鱼装备进行了研究 。 比如成语中的“詹何钓鱼” , 就是用蚕丝做钓鱼的丝绳 , 用弯芒刺做钩 , 用细竹竿做钓竿 , 从而以柔克刚 , 以弱制强 。 《诗经·卫风》的“籊籊竹竿 , 以钓于淇” , 在描写钓鱼的盛况之时 , 证明用竹竿做钓竿在当时已经普及了 。
甚至 , 到了三国时期 , 人们可能已经发明了“海竿” 。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放长线钓大鱼” , 就是出自三国刘晔 。 当时 , 刘晔用钓大鱼需“纵而随之 , 制而后牵”作比喻 , 跟中领军杨暨解释伐蜀策略 。 而要想“纵而随之” , 鱼线必须要长 , 换言之 , 没有带轮子的海竿 , 是无法做到的 。
当然 , 那时候不叫海竿 , 而是叫“钓车” 。 唐代诗人韩愈就在《独钓》诗之二中写道:“坐厌亲刑柄 , 偷来傍钓车 。 ”
钓车上面有轮子缠络钓丝 , 既能放远 , 也能迅速收回 , 与海竿一样能收放自如 , 自然能钓到大鱼 。

到了宋朝 , 钓鱼装备已经非常成熟了 。 宋代邵雍曾著有《渔樵问答》一书 , 书中有言:“六物者 , 竿也 , 纶也 , 浮也 , 沉也 , 钩也 , 饵也 。 一不具 , 则鱼不可得 。 ”所谓“六物” , 对应的正是鱼竿、鱼线、鱼漂、鱼坠、鱼钩、鱼饵 。 不难发现 , 中国在宋代钓鱼所用的钓鱼装备 , 与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
彼时 , 钓鱼已然成为了全民运动 , 连皇帝都会组织群臣一起去钓鱼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宗召宰相、参知政事……宴于后苑 , 赏花钓鱼……自是 , 每岁皆然 。 ”
05.结语由此可见 , 钓鱼已经成为朝廷定例 , 并年年如期举行 。 马远作为宫廷画师 , 这种盛况定然会参加 , 一是陪皇帝钓鱼 , 二是作画留念 。 也就是说 , 马远对钓鱼定然很熟悉 , 所以 , 他给渔夫画上的“海竿” , 自然不是虚构的 , 而是真实存在的 。
此外 , 像《渔舟读书图》《子陵钓图》等都出现了海竿的影子 , 只不过 , 自清朝后 , 很少有画作特意去刻画钓竿 , 以致很多人认为 , 海竿是近代才出现的 , 甚至误认为是西方的舶来品 。
马远的这幅画作 , 不仅再现了古人用海竿钓鱼的情景 , 还证明了古人的制造工艺早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 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与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