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中国夏布》作者张强:夏布的衰微有其必然性,但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应该消失

【 机械化&《中国夏布》作者张强:夏布的衰微有其必然性,但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应该消失】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见习采访人员 刘可欣
凭着一份热爱,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强从2015年10月开始,历时5年,行程万里,数次前往四川隆昌、大足、内江、重庆荣昌、湖南浏阳、江西万载、新余、宜春、贵溪、上饶、宁都等10余个夏布相关地,实地拍摄记录了有关夏布的代表性产地、代表性工艺、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产品等现状,积累了数以万计的摄影图片。
在谈到这些探索的初心时,张强说,起先只是想要对夏布的现状进行记录。只是在接触过程中,逐渐发现夏布的发展过程和历史非常欠缺,因此用了两年的时间转到夏布研究上来。
布衣百姓,这其中的“布衣”就指的是夏布。作为与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紧紧相连的夏布,因为不为古代统治阶级、文人墨客所熟知,也不像丝绸那么华美,引人侧目,逐渐在历史记述中逐渐消逝。但张强认为,代表着古代平民百姓的夏布,不应该就此消失。他积极地探索夏布生存的可能性。夏布的不亲肤性、无法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虽然是它式微的原因,但张强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夏布作为高端手工制品存活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只是觉得,手工的工艺,它应该不要被完全机械化、现代化取代消失了。”和许多非遗手工工艺一样,虽然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都不应该消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