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两个“老伙计”

1942年10月18日 , 丰子恺正在遵义旅馆里收拾行囊 , 准备前往重庆 , 接到了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的消息 。 他在窗下静坐了半晌 , 弘一法师圆寂后 , 丰子恺通过对弘一法师的追思 , 感悟到“人生三层楼”的真谛——人的生活 , 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 , 二是精神生活 , 三是灵魂生活 。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 。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 。
他认为 , 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 , 一定要做得彻底 。 所以 , 最终登上“三层楼”去 , 灵魂得以升华 。 换言之 , 弘一法师是一个人生目标很高的人 。
李叔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 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 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 , 后剃度为僧 , 法名演音 , 号弘一 , 晚号晚晴老人 ,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 李叔同为何剃度为僧 , 遁入空门呢?在丰子恺的眼里 , 弘一法师不是“走投无路 , 遁入空门”的 , 而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有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之事” 。 由此可见 , 弘一法师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 。
【李叔同|两个“老伙计”】其实 , 芸芸众生中 , 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 , 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 。 然而 , 这些人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 , 有的建功立业 , 有的却碌碌无为 。 智力原本相近的一群人 , 为何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
这令人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 唐太宗贞观年间 , 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 ,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 。 它们是两个要好的“老伙计” , 马在外面拉东西 , 驴在屋里推磨 。 贞观三年 , 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 , 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 17年后 , 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 。 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 。 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 , 高入云霄的山岭 , 凌峰的冰雪 , 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 , 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 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 , 我连想都不敢想 。 ”“其实 , ”老马说 , “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 , 当我向西域进发的时候 , 你一步也没有停 。 不同的是 , 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 , 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 , 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 而你被蒙住了眼睛 , 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 , 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 ”
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 , 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出一些生活本质 。 长安城西那家磨坊里的马和驴子或许诠释了20世纪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真谛——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 , 并不在于天赋 , 也不在于机遇 , 而在于有无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