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 。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 , 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 , 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 。次日,设家宴 , 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进行各项节日活动 。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 。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 。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 , 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 , 称“散分子” 。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 。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 , 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 , 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
羌族的日常食俗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 。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 , 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 。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 , 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 , 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 。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 , 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 。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 , 能开胃 。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 。在食用马铃薯时 , 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 。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
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 , 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 。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 。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 , 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 , 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 。在宰杀年猪时 , 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 。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 。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 。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
- 11个生活坏习惯有益身体健康
- 怎么增加性功能
- 冬季养生保健有九宜
- 男人为什么要隐瞒过往情史
- 头朝哪睡觉最健康
- 牛奶有抗铅解毒的作用
- 茄子与番茄同食有助吸收维生素C和多酚物质
- 男人硬度不够的原因有哪些
- 男人床上有4周期 女人绝不知道
- 怎么治疗性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