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刘姥姥以老人的阅历和眼光,已经看出黛玉的薄命,没有福相。可是不便说出口——不是谄媚,而是基本礼貌,上门做客,怎么好说人坏话?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鲁迅在《立论》中写几个人对新生儿的议论: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第三个人说的的确是实话,但他挨打也的确不冤枉: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必然,但是谁不知道?谁需要你在这个时间、这个场合说出来?
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好的说好,比如黛玉书多,就夸“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书房还好。”但看出黛玉体弱、薄命,就闭口不言,回避这个问题——她们的交情,并没有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不光是黛玉。宝钗虽然生得“肌肤丰泽”、“脸若银盆”,但是房间布置得太过素净,也暗示着她的薄命,所以刘姥姥对宝钗,也不置可否。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的。不过薄命和薄命,还是有区别的。别人的薄命,都有点“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的味道,比如探春的跨国婚姻、贵为王妃,会被今天多少女孩艳慕不已,在她却是永别了父母亲人的不归之路。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只有惜春的结局,是她自己的选择。从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她就开玩笑说过:“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做姑子去呢”,长大后环境的污浊更让她厌恶:“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她希望“你们有事别累我”,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她想要独善其身,又怎么能轻易做到?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要保持自己的洁净,唯一的办法就是“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佛门未必清净。不过铁槛寺的净虚牵线行贿、水月庵的智能儿与秦钟偷情,惜春是看不到的。她能看到的,是栊翠庵的妙玉,即使内心里暗藏情愫,也绝对没有机会破戒(当然是贾府败落之前)。所以在惜春的理解里,佛门可算是净地,是她向往的地方。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她最终是“独卧青灯古佛旁”。不管别人看来她的结局如何悲惨,她却是“求仁得仁”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也许并不是那么悲惨。



水月庵&刘姥姥看到了什么?为何无一语夸赞黛玉?又为何夸惜春神仙托生?
文章插图

如前所析,刘姥姥作为客人,当然是拣好听的说。出家,或者修炼,都可以看成比较接近神仙的类型。王熙凤就开过贾敬的玩笑:“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世俗的、爱给人做媒的张道士,因为顶着个“道士”的名义,居然也被“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