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百无一用是书生。
古人说有的人读书读傻了,“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意思是说起来没完,道理一套接一套,做起事来马上露了怯,手脚酸麻不知西东。
社会上稍有建树,有经验的人士,说起来这样的书生气,总是摇头叹息,认为这读书读到狗肚子里了,还不如一开始不上学,上社会打拼之人。
我认为这种说法失之偏颇。
所谓经验,是从事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在千百回错误当中一丝一毫磨砺出来的,不是某种人群天生的,也不是某种人群天然缺失的。
百无一用@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文章插图

人都不傻,只要给他锻炼的平台,总有蜕变的机会。如果不给他奔跑的平台,就是千里马也无用武之地。
“跑不快”“跑不开”,两种情况要区分清楚。一种是天生跑不快,一种是没有场地跑不开。
如果因为读书人过于稚嫩、没有经验,就粗糙一刀切,直叱读书人是废物;那么这明显是一种反智主义倾向——读书不行,读书无用,不读书才聪明?用脚丫子想也不是这样。
读书意味着视野开阔,既能够看到他人看不到的细枝末节,也能够具备预见性、前瞻性。读书人的思维的跳跃的,有时候甚至是跳脱的,然而人类需要这份跳跃和跳脱,人生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是枯燥无味的;事业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是前途黯淡无光的。
百无一用@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文章插图

然而社会上依然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的价值难以实现,主要有以下五大因素“作梗”:
一是读书人泛滥。不管是谁,随便读个几年书,都出来拿着一张大红证书,毕业于某某大学等。读书人太多,龙蛇混杂,良莠不分,有的给读书人争了光,更多给读书人丢了脸。争了光的,地位日渐提升,忘了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丢了脸的,反倒被拿出来当反例,强化书生无用的价值理念。
僧多粥少的时候,粥值钱。粥多僧少的时候,僧值钱。如今现状就是好的单位少而读书人多。上位者挑来挑去难免挑花眼。
百无一用@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文章插图

二是读书人天真。自诩读了几本书,一出校门就想指点江山,一到单位就想挥斥方遒。小花猫的体质,狮子王的野心。须知知识只是一方面,经验才更有价值,刚到一个新山头,还需要摆正自身位置,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工作上积极参与,多观察少插话,用岁月磨砺自己的天真,让业绩见证自己的强大。
三是读书人内卷。人多,岗位少,相互竞争愈加残酷,相互攻讦日趋激烈,读书人的功夫都用在了内部竞争上,对工作的贡献自然相应下滑。贡献少,则地位不高,日复一日,则进一步敲定砸实读书无用的论调。
百无一用@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文章插图

四是社会浮躁。如今的时间,碎片化极为严重,许多人一天到晚不看书,不是不想看,是没时间,没有独立的、私人的时间。我们人生的每一天,几乎都被公事占据殆尽,留给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而这仅有一点的时间,还被更刺激、更具吸引力的东西,诸如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占满。
于是我们将夜晚当作私人时间,一方面挤占休息时间,一方面以浮躁情绪和纷乱思绪,填满这仅有的难得的夜间时间段。读书需要静下心,而浮躁的现代人,没有私人时间的现代人,如何静得下!
百无一用@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