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 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万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 。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
文章插图
西部土族民族文化村
土族的民族历史
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 。在互助土族中 , 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 , 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 。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
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 。当时互助县属西宁州治,可与传说印证 。明代安定卫的蒙古人受到攻击,迁至今互助土族自治县 。至于霍尔人,原是藏族对居住在西藏北部以及西藏以北地区的游牧民的泛称 。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 , 近代则已专指土族而言 。互助县土族地区的合尔郡、合尔屯、合尔吉、贺尔川等地,传说是因为居住着霍尔人而得名 。据研究 , 土族传说中的霍尔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浑人 。这与民和县境内的土族人自称“土昆”(音吐浑)相合 。当然也有人认为霍尔是胡儿一词的同音异写法 。源于吐浑、西夏、契丹、蒙古和匈奴部落中的邀濮,即辽金时期的阻卜和蒙古是主要部分 。这就把土族的族源推溯到更早的时期了 。但是趋于统一的认识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党项、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 。
土族的饮食习惯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 。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 , 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 , 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 。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 。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 。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
土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北部青海?。磷迦艘耘┮滴鳎?兼营畜牧业,尤其精于养羊 。因此形成了别具风格的饮食文化 。
土族饮食同生产有直接关系 。牧区以食肉类、乳品为主食,农业区以青稞、荞麦、薯类为主,喜欢吃酥油炒面、油炸馍、手抓大肉、手抓羊肉、沓呼日、海流、哈力海、烧麦、j锅等 。爱唱奶茶,饮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土语称“酩” 。
土族一般习惯于日食三餐 , 早餐比较简单,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为主食;午餐比较丰富 , 有饭有菜,主食为面食,常制成薄饼、花卷或疙瘩、干粮等食用;晚餐常吃面条或面片、面糊糊等 。
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 。民间有不少以当地土特产为原配料制作的食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 。
沓呼日
“沓呼日”是土族人招待客人的特有食品 。在麦面中加上清油、盐水拌匀,做成圆饼,放进灶内烤熟,吃起来酥脆可口 。土族人招待贵客时,桌上要摆一个酥油花的炒面盒 , 端上一盘大块肥肉,上插一把五寸长的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 , 这是主人对贵客最尊敬的招待 。
- 青春不显老九法则
- 天天洗发有百害 错误说法逐个批
- 月经前期保证充足睡眠有助护肤
- 中年男性吃什么增强性功能
- 喝水的正确方法 不同人群有差异
- 运动时穿什么样内裤最合适
- 健康测试 计算一下你的寿命有多长
- 为什么新年有那么多禁忌讲究 正月初一至十六习俗
- 塔塔尔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塔塔尔族的来历习俗
- 维吾尔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维吾尔族的来历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