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小常识 7种地黄丸这样用( 二 )


1.治脓疱疮
用新癀片10片,研为细末,加入蒸馏水调为稀糊状 , 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2次,一般用药1周可愈 。
2.治带状疱疹
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 , 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2次 。同时新癀片4片 , 每天3次口服 。一般用药1周可愈 。
3.甲沟炎
新癀片20片,压碎再加入适量的黄酒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外用无菌纱布轻微固定 , 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
4.痤疮
取药片适量研细,用蒸馏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敷于患处 , 每日3次 。
5.治腮腺炎
取新癀片10片,研为细末,加入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 , 外敷于患处,敷料覆盖 , 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外敷4~5天,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
6.治蚊虫叮咬
新癀片5片,研成粉末 , 以食醋调成稀糊状外涂,每日1~2次 。一般用药1天后痒痛感减轻 。
用药小常识 话说六陈中药
“六陈”,即6种陈久后使用效好的中药 。这六种中药是枳壳、陈皮、半夏、麻黄、吴萸、狼毒 。故《药性赋》云:“枳壳陈皮半夏齐 , 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人药方知奏效奇 。”
此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先是陶宏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之后《唐本草》又补充了四味 。‘《类证本草》总结之,并正式提出“六陈”说 。
有人说 , 所谓陈久,即越陈久越好 。若将上述六种中药放置数年或数十年,其气与味还有多少?如果气味减少了很多 , 那功效会不会也随之减少呢?医家张山雷曾说:“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 。”中药的治疗作用 , 主要在气和味,六陈药之气均很强烈 , 有刺激性,服用时容易发生副作用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副作用,故心须将上述六种药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气逐渐挥发,至张氏所言之“稍和”为度,并不是无期限放置,否则,药就会失去功效!
有些中药,如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者 , 较陈久者之效果为佳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没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汁较熟者为多 , 故用之则最能生津养液也 。事实说明,上述诸药偏于味,六陈药偏于气,气味不同,用法必然各异 。
应当指出,六陈说提出至今已千年有余,其间由于使用中药之种类在不断增加,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扩大,早已超出了六种 。所以,使用宜陈久的中药,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种 , 应本着药物之气的强烈与否而取舍之 。
用药小常识 防风炮制不同功用有别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 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 止痉定搐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病症 。入煎剂常用量5~10克 。常用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防风
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毛须,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即可 。生防风长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常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皮肤瘙痒等病症 。常与荆芥、羌胡、独活、薄荷、细辛、蝉衣、白鲜皮、木瓜等配合使用 。
炒防风
是取净防风片 , 用文火炒至冒青烟,呈深黄色或微焦,取出放凉即可 。炒防风炒后辛散力减弱 , 有良好的止泻作用,主治久泻不止 。常与炒白术、炒白芍、煨诃子、赤石脂、炒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石榴皮等配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