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六健康招( 三 )


小暑节气从穴位入手护佑脾胃
温补扶正四大穴
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 。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但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 , 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 , 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古人云:“针所不为 , 灸之所宜 。”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 , 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
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宋代医家窦材《扁鹊心书》的一句话:“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 , 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
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 , 增强抗病能力 。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
助人为乐足三里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 。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 , 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 。《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
【小暑养生六健康招】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 。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 。现代人平时应酬特别多 , 饮食无规律 , 夜生活过于丰富,再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因此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如胃痛、胃胀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 。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侧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 , 食指按在胫骨上 , 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 。
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 。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难免感觉体乏肢酸,可在休息时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 。每次5~10分钟 , 即感疲劳顿消,步履轻盈 。
总的来说,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足三里穴调治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 , 也可以通过每天按揉此穴来缓解 。
腹泻克星有天枢
天热出门在外,或贪食冷饮,或饮食不洁 , 常导致腹泻 。李志刚说,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殊不知,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 减少对人体的毒害 。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会隐藏真正的病因,延误治疗 。这时针灸穴位便体现了优势 。腹泻病位虽在肠 , 但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 , 一旦其中一个出现问题,都会牵连肠腑,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