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当诗歌牵手短视频,带来的是关于未来的更多可能

诗刊@当诗歌牵手短视频,带来的是关于未来的更多可能
文章插图

10月1日,“快来读诗,一起读《诗刊》”十佳朗诵作品征集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诗刊》社和快手联合主办,邀请著名诗人、朗诵家出任评委,并参考朗诵视频播放量,最终评选出十个优秀朗诵作品,发放荣誉证书与奖金。
本次活动发起后,引起了诗人及诗歌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他们看来,当诗歌牵手短视频,将为诗歌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同时也为短视频内容带来文化氛围的提升。
探索诗歌传播的更多模式,让读诗成为一种潮流
据悉,参与者需拍摄一段自己朗诵《诗刊》(含《中华辞赋》)所发表的诗歌作品的视频,上传至快手平台,并添加“#快来读诗”标签,是否为本人作品均可。征集时间为2021年10月1日至31日。本次征集将评选出优秀朗诵作品奖十名,奖金各人民币5000元;人气奖十名,每位赠送《诗刊》创意产品和一年的《诗刊》。
“以往,《诗刊》社都通过纸质刊物发行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如今,我们也想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让更多诗歌走进大众的视野。”《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认为,对于诗歌的未来发展,创作与传播方式都十分重要,当诗歌遇上短视频,将会出现更多传播模式的可能。
“其实,诗歌一直在紧随时代、紧跟潮流,期待着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诗人李啸洋告诉采访人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等倾心培育诗歌传播的互联网平台——中国诗歌网、“诗刊社”微信公众号等。如今,短视频的红火,诗歌与其牵手也是顺理成章。“传统平台的读者可能还是专业受众多一些。而短视频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让诗歌飞入寻常百姓家。”李啸洋说。
其实早在今年中秋前,《诗刊》社便开启了“快来读诗,一起过中秋”诗歌朗诵活动,总播放量累计超过1.1亿,活动得到了广大诗人、诗歌爱好者、朗诵家的热情响应。李啸洋说:“人们过去常说,诗歌是‘小众’的。但从中秋之夜的互动评论中可以看到,人们十分享受‘诗朗诵,过中秋’的形式。换句话说,如果有持续性的氛围培育,那么将来,月下读诗有望和赏月、吃月饼一样,成为中秋节的一部分,为文化生活添彩。”
“让读诗成为一种潮流。”李少君期待。
诗刊@当诗歌牵手短视频,带来的是关于未来的更多可能
文章插图

诗人形象的下沉,为创作带来更多生活气息
李少君表示,目前已经有上百位诗人上传超1500个作品,“短视频不仅保留了文字、声音,还留下了诗人的形象,未来或许可以建立诗歌朗诵、诗人形象的线上博物馆。”
一首诗有千万种阅读感受和表达方式,视、音、文字融合,有助于更加形象地传达诗意。在读诗过程中,诗人用语言表达了对所作诗歌的个人理解。诗人谈骁在朗诵过程中,从未把自己当作朗诵艺术家。“在诗歌的发生地发声,我依然是一个诗人,用新的形式传播诗歌的艺术,而不是声音的艺术。”他认为,短视频建立了一个让读者理解诗歌、理解诗人的通道,“让诗人的形象得到了下沉。”
“只见其诗,不见其人,未闻其声”,是诗人昔日在普通大众中的常规印象。如今,短视频的加入,有望打破这一僵局,更多诗人将走进大众视野。
李啸洋不仅关注诗歌和新传播形式的融合,还关注诗歌在公共性、私人性层面的改变。短视频平台,打通了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的桥梁。紧密的互动性让诗人对创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诗歌更加普及,也希望自己的诗能为更多的读者所理解。”李啸洋说,“有网友提出某首诗歌和他们之间有‘隔阂’,看不懂,那我就要思考如何改进,消除误解,让它‘能看懂’,今后,这也倒逼着我在未来的创作中更多地走进百姓、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