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全网粉丝过亿,却仍“卖不动”,陈翔六点半的“恰饭”困局( 二 )



彼时“相爱相杀”的“万合天宜”团队已转战电影领域 , 凭借《扬名立万》在圈内有了一席之地 。 “陈翔六点半”团队有口碑 , 有专业能力 , 也动了拍电影的心思 。

院线电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圈内人脉和经验积累 , “陈翔六点半”团队就先从网络大电影做起 。 从2017年开始 , “陈翔六点半”团队推出了五部网络大电影 , 均取得不俗成绩 。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 就在大家拭目以待“陈翔六点半”团队能在电影领域做出什么成果时 , 却突然传出了“陈翔要带货”的消息 。
2.“转型”背后
从“剧情号”转型“影视新秀” , 亦或是从“头部网红”转型“带货主播” , 都是“转型” , 只是后者好说不好听 。 “恰饭嘛 , 不寒碜 。 ”业内人士如是调侃 , 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 。
事实上 , “陈翔六点半”团队已是“姗姗来迟” 。 和他们一样靠做内容起家的“大狼狗郑建鹏”、“祝晓晗”、“美少女小惠”等 , 早已开始了带货“恰饭” 。
近年来 , 内容型剧情号转战直播带货已是大势所趋 。 剧情号的流量变现方式一般是广告为主 , 但随着主播行业兴起 , 品牌方的广告预算大幅向带货主播倾斜 。

内容导向的大V挖空心思广告植入、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以求与品牌要求相匹配的时候 , 带货主播用时短见效快 , 一晚就可以达到品牌方要求的销售额 。
这种市场环境下 , 内容型剧情号开直播带货与专业主播争利 , 根本不足为奇 。 早一日开直播 , 意味着早一日快速变现自己的流量 , “恰快钱”就是这么香 。
与此同时 , 短视频创作的大环境正在逐渐变差 。 随着背后有互联网巨头资本撑腰的各大视频平台将经营重点放在短视频领域 , 自媒体或短视频创作团队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
面对更专业的团队 , 更高效的运行 , 更成熟的算法 , “个体户”难以和资本背书的行业巨头抗衡 。 就这样 , 短视频创作领域逐渐由“百花齐放”变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
雪上加霜的是 , 平台的审核机制并没有给原创者充分保护 , 抄袭、无授权搬运横行极大地打击了短视频创作者们的热情 。

上述困难“陈翔六点半”作为元老级短视频网红还能坚持克服 , 可疫情他们无能为力 。 拍电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 可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收入锐减 , 网络行业也不例外 。
为了资金快速回笼 , 为了养活团队、继续项目 , 成本低收益高的带货成了陈翔必然的选择 。 于是“陈翔六点半”团队直播带货了 , 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

碰了一鼻子灰的何止“陈翔六点半”团队 , 除了“疯狂小杨哥”等少数突围者 , 绝大多数靠做内容起家的网红大V面对直播带货都铩羽而归 。
“办公室小野”主要创作领域是拥有极大电商植入空间的美食向剧情类短视频 , 作为该领域的头部网红 , 她本来应该通过直播带货轻松变现自己的巨大流量 , 可现实是她的直播首秀数据比“陈翔六点半”团队还惨淡 。

头部网红尚且如此 , 身处行业下位圈的小博主前景更是不妙 。 直播界有句话:“流量大不算本事 , 能变现才是王道 。 ”这话就像一记耳光 , 重重打在了内容向网红大V们的脸上 。
勤勤恳恳做视频不如耍嘴皮子搞直播 ,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带货了收入只有别人的几分之一 , “陈翔六点半”团队的困局 , 也是广大剧情号的共同困局 。
3.“恰饭”困局
才华、敬业态度、流量和影响力样样不缺 , “陈翔六点半”团队的“恰饭”之路为什么会如此艰难?笔者分析 ,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