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的基础知识( 三 )


4.三因制宜
人的生理、病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春夏秋冬气候的变迁 , 东南西北地势的高下 , 个体长幼体质的差异等 。因此饮食养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掌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运用原则,灵活选食 。
(1)因人制宜 , 即重视饮食的个体特异性,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来配制膳食 。以体质而论,阳虚阴盛之体宜食温热而不宜寒凉;阴虚阳盛之体宜食清润而不宜辛辣 。痰湿体质的人,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少吃肥甘油腻;素体脾胃虚者 , 宜食温软之品 , 忌吃粗硬生冷 。过敏体质之人,又应慎食海腥、鱼虾之类,以免诱发风疹块、哮喘等病 。
(2)因时制宜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之别,食物性能也有清凉、甘淡、辛热、温补之异,故饮食摄养宜顺应四时而调整 。《饮膳正要卷二·四时所宜》明确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 , 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治其寒 。”
春三月,气候渐温,万物复苏,人体肝气当令 。《千金要方·食治·序论》中有“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之说 。其意是要求少吃酸味食物以制肝木旺盛 , 多吃甜食以增强脾的功能 。一般认为春宜甘温平淡 , 再适当地配合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芹菜、菠菜、荠菜、马兰头、菊花脑、荸荠等 。
夏三月,暑气当令,气候炎热 。人体消化机能下降,食欲普遍不振 。因此,夏季饮食应以甘寒清淡,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为原则,并少吃肥腻、辛辣、燥热等助阳上火、积湿生热之品 。宜食西瓜、黄瓜、绿豆、扁豆、玉米、薏苡仁、豇豆、豌豆、冬瓜、丝瓜、西红柿、杨梅、枇杷等 。清淡的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 , 还能增进食欲 。此外夏季出汗较多 , 津液亏乏 , 故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 , 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肥腻食物一般难以消化,特别是在长夏季节,易使湿困脾虚,因此要忌食 。
秋三月,炎暑渐消,金风送爽,气候偏于干燥,且肺气当令 。故在饮食方面多选择甘润性平的食物,以生津养肺,润燥护肤 。如梨、柿子、香蕉、甘蔗、菠萝、百合、银耳、萝卜以及乳品、芝麻、糯米、蜂蜜等 。另外,秋季人体肠胃内虚,抵抗力较弱,是胃肠疾病的多发季节 。此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虽然天气尚有余热,也不可多食瓜果,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 。
冬三月,气候严寒,万物调谢,朔风凛冽,冰冻虫伏,易伤阳气,故饮食宜选温补的食物,以助人体的阳气,尤其是要补助肾阳 。如牛肉、羊肉、狗肉、桂圆、红枣、核桃仁等 。在调味品上,也可多吃些辛辣的,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 。不过,冬令饮食虽以温热为宜,但亦要注意到人体内在的生理变化 。因为气候虽冷,但人体腹内较温,故温热的食物亦不宜吃得过多,否则有耗阴伤精之弊 。又由于冬季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相对较低,而且人的消化能力有所增强,还不易“上火” 。所以根据中医学“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月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培育元气,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为来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怪乎民间有“今冬进补,明年打虎”和“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
(3)因地制宜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相同,故应采取相适宜的饮食养生方法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多高原,气候较寒冷、干燥;东南地区,地势偏低洼,气候较温热、潮湿 。根据这一特点,在饮食上应有所选择,以适应养生的需要 。通常是高原之人阳气易伤,宜食温性之品以胜寒凉之气;又由于多风燥,耗损人体阴液使皮肤燥裂,故宜用滋润的食物以胜其干燥 。而平原之人阴气不足,湿气偏盛,要多食一些甘凉或清淡通利之品,以养阴益气,宽胸祛湿 。总之,根据地区的不同,正确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