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婆媳关系”被人们称为仅次于婚外恋而破坏夫妻感情的“杀手”,是真正影响婚姻质量的“恶性肿瘤” 。也有人比喻“婆媳”是焰火永生的战场 , 轻则让家庭硝烟弥漫,重则能使婚姻“壮烈牺牲” 。“婆媳关系”这个话题,对已进入婚姻围城的朋友来说 , 是讳莫如深非常敏感的一个词汇 。可以说,在影响婚姻幸福及家庭和睦的诸多因素里,“婆媳关系”成为仅次于婚外恋的破坏夫妻感情的“杀手”,还有人戏称其为影响婚姻质量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家庭内战的一大诱因 。可见,其影响力和伤害性非同一般,蔚然成为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门“必修课”——如何协调与处理“婆媳关系” 。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一对天然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娶了一个媳妇,就等于死了个儿” 。当然,这话有它的偏颇之处,却有它的道理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另一种家庭关系则大相径庭——“岳母关系” 。俗话说 , “十个女婿九个亲”、“一个女婿半个儿” 。这世界真奇怪?。⊥蚧橐雠Υ那浊楣叵?,“婆媳关系”和“岳母关系”竟呈现出如此之大的反差 , 叫人匪夷所思 。也许,这就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矛盾和统一构成生活的丰富和前进的动力 。某男士前来咨询,其母不到五十 , 在他即将筹办婚礼的时候,原本一向非常通情达理的母亲 , 突然变的有些情绪暴躁、蛮横无理,惹的他儿子不得不延迟婚期,以调整母亲的情绪 。后来 , 婚期一经调整,他母亲的情绪立马好了许多 。经过与其母的沟通 , 发现这位母亲这辈子的婚姻一直不如意,受到几次波折,慢慢的她就放弃了自己的情感 , 全心尽母亲之职,培育她唯一的儿子 。虽然在抚育儿子成长的过程里极其辛苦,但依然能克服重重困难 , 都是因为——儿子是她的希望,是她的精神支柱 。只要有儿子,其它倒无所谓 。可是眼看着儿子长大成人,结婚成家,要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母亲的心再一次跌入了谷底,好象又要失去什么似的 。尤其在决定儿子婚期的日子后,这种感觉愈加强烈、深刻,于是真的情绪无常、不能自控了 。
上述的案例,表达了一个信息:在儿子恋爱或结婚后,母亲和媳妇上演了一场争儿子的“心理游戏” 。母亲恐惧自己的位置被儿媳妇“夺去”,于是拼命的想“夺回”应有的位置 。
另有一对夫妇新婚不久,婆婆每晚都来敲儿子房门 , 叮嘱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早上按时去儿子新房叠被打扫卫生等等,弄的儿媳妇快要疯掉了的故事 。
还有 , 诸如婆婆在儿子面前捕风捉影说儿媳妇的是非等,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的事了 。
“婆媳关系”紧张的心理原因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婆婆有这样的心理定势?认为儿子结婚便离母亲远了,如同失去了爱子般的痛苦?影响“婆媳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从心理的角度看 , “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导致“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 。
如果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孩子的分娩” 。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时候是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 让女人经历里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化过程 。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和母亲是完整如一的 , 在孩子生产到人间并逐步由生理的发育到心理的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渐次的萌芽、增长,并出现两次“反叛期” 。这是母亲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的结果是孩子由纯然的对母亲的依赖到自己独立的探索世界,尽可能的摆脱母亲的干预而独立自主 。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 , 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 , 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依然的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 。假若 , “第一次分离”不成功,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赖”的现象 。尤其是母亲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情感遭受挫折,如离婚单亲、老公背叛、家庭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母亲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着孩子的每个动向 。这样的母亲情感失衡,过多的“爱”孩子,从而对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许 。孩子也回很痛苦,面对一个“完美的”、“严厉的”母亲,也容易发展出“依恋型人格”或“畏缩型人格”——躺在母亲的怀里不想长大或长不大 。
- 消除婆媳矛盾的三招式你会更幸福
- 婆媳之间暗藏什么潜规则
- 专家支招如何缓解婆媳关系
- 婆媳间如何相处最自在不紧张
- 巧用职场潜规则化解婆媳关系
- 婆媳“过招”9个狡猾之道
- 产后婆媳相处难吐槽也没用
- 婆媳是一对先天的情敌
- 婆媳关系稳定和睦的几个法则
- 婆媳间难相处的心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