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胸中之象、韵外之致,以虚求实,以神写形
文章插图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虚静”是意境表现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试以“虚静”对中国画创作中画面意境的影响,谈谈一己之见。
文章插图
南朝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者以清澄、无欲的情怀,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这一美学主张就是将“虚静”思想直接引入艺术创作,艺术家正是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使其艺术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文章插图
老子《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他认为万物自然原本都是虚空而宁静的,万物的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都要回到“虚静”的状态。庄子《人间世》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也强调,要达到“致虚守静”的境界,必须做到“心斋”和“坐忘”,忘记自己,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达到“物化”的状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澄明,才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虚空的审美心境,真正明了地审视万物自然,才可能创造出虚静空灵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老庄的“虚静”思想,就是倡导艺术家与万物合一,与自然相融相通。这不但是艺术构思的前提,也是艺术审美的前提,更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思想。
文章插图
“虚静”作为画家创作心态的一种体验,抑或是一种精神状态或心境。“静”使人精神沉浸下来,专注一个目标,就会摆脱各种名利的束缚,排除一切主客观的干扰,让心境进入沉思寂想的状态,然后就能明澈,甚至空灵,空灵就能 “无为而无不为”,使人的审美感觉处于最敏锐的状态,更容易移情忘我、神与物游,迅速把握自然的真实状态,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艺术创作上,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而“虚静”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淡远和虚空的追求。淡远是通往无限的连接点,包含了自然中的一切形和象,而又不会限定在某一物象上。用“虚静”之心来观察世界,一定是一个明澈、空灵的境界。唐代水墨画已有淡远之意境,到了五代、北宋之际,董源、巨然等人对山水画的自然平淡风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传统中国画注重意境虚静空灵,笔墨简练淡雅,画意不画形,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刻画,才能真正拥抱自然,天人合一,坐忘于山林之间。由此可见,中国画的“虚静”理论对写意精神、淡远意境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插图
“虚静”的心境与中国画的创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德格尔说:“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虚静”的最高境界是“游”,就是心灵的自由。艺术创作是心灵自由的创造,是画家本身纯真性灵的体现。在创作上,“我自用我法”“自出己意”“写我真性灵”等艺术创作主张,对中国画创新的自由性也做了深层次的诠释。作为艺术家,我们不能依宗傍派,要摆脱古人和今人的一切程式法则,用超越世俗的虚静之心,将客观物象融入虚静之中,深入把握物象的精神、性情,用艺术的真创造出有生命的作品。中国画从古至今都在追求静、远、虚、雅的审美意蕴。“虚静”的心态为画家提供了一个静美的心境,使画家超越各种法度技巧,“笔忘手,手忘心”,在创作过程中无拘无束,直抒胸臆,以自我情感来塑造物象的生命,追求静远、空灵、淡雅的意境。我在创作实践中常运用大实大虚的构图,以及淡雅协调的色彩或朦胧的水墨,营造空灵淡泊的山水图式。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中国艺术&仙福民/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中国画!左进伟动物画:匠心独运,与狼共舞
- 骨法$晏本立/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原典|虚斋名画录:画论著作
- 独孤九剑@身为张三丰的传人,冲虚道长为何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下只守不攻?
- |陈子庄:书法不行,画就不用看了
- 教学|中英直播间丨梁亚力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示范
- 真人不露相&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