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如何养生?立秋时节的养生小常识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这个时节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 因此,秋季养生关键就是要防燥 。
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一来 , 白天会热浪袭人 。这是因为“立秋”时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 。所以,立秋之初,天气仍很闷热 , 人们首先还是要防暑降温 。
清热解暑类食品别一下子全撤除 。此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平时喝些绿豆汤 , 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
同时 , 随着天气的转凉,寒凉饮食要减少 , 如西瓜、黄瓜要少吃 。经过一个夏天后 , 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 , 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 。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吃可能伤及脾胃 , 所以要少吃 。
“多事之秋”先调睡眠
秋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常出现“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 。此时,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伤风感冒 , 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 。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就会患多种疾?。跋焐硖褰】?。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平时要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 , 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 。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近代研究表明 , 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4期:1、入睡期,2、浅睡期 , 3、中等深度睡眠期,4、深度睡眠期 。当你进入1期和2期时是在朦胧状态 , 易被唤醒,3期与4期则处于熟睡状态 , 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能正常地进入睡眠4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 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
秋风秋雨不要秋愁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日照减少、树木开始叶黄枯落,常会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悲伤之感,也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 。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 , 抑郁不乐 。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但入秋之后 , 光照时间减少 , 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 ,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 。
怎样防止秋愁呢?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 , 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 。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 以消除抑郁情绪 。因此,秋季养生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 。此时,外出旅游或登高望远,可使人心旷神怡 , 是调节不良情绪的良剂 。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 , 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 , 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