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扎克·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密码”是什么?

拉扎克·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密码”是什么?
文章图片

【拉扎克·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密码”是什么?】202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拉扎克·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密码”是什么?
文章图片

唯一翻译选载了古尔纳作品的中文版小说集
□文/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孙磊
10月7日 , 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 因为他“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 , 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
“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 我们坐在藤壶密布的码头上 , 两只脚在空中摇摆着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短篇小说《博西》中的开头 , 颇具“诺贝尔文学奖气质” ,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尔克斯的经典开场白:“多年以后 , 面对行刑队 ,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
近些年来 , 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似乎可以总结出不少规律 , 另外一方面 , 又不断爆冷、开盲盒 , 给大众以意外与惊喜 。
不局限于“热门作家”
“爆冷” ,似乎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常规操作 。
2020年 , 在得知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后 , 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著名诗人李元胜向媒体表示:“冷门!这个结果我觉得还是比较意外的……”
2019年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分别获得2018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被不少媒体称为“双双爆冷”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 , 被视为诺奖的“意外” , 几乎超出了所有媒体的预测 。
再往前追溯 , 2008年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 , 2009年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 , 都被很多人冠以“冷门”作家的称号 , 后者更是让不少德国文学研究者感到惊讶 。
早在1984年 , 瑞典科学院发言人伦森教授宣布获奖者是捷克斯洛伐克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后 , 人们用“大爆冷门”来形容这次的得主 。
2021年 , 诺贝尔文学奖又“爆冷”了 。 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 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作家 , 在此次诺贝尔文学奖正式公布前 , 无论是热门获奖者预测榜单还是各大赔率榜 , 几乎都没有他的名字 。
截至目前 , 中国尚未引进其长篇作品 , 中文版只有两个短篇小说——《博西》和《囚笼》 , 收录在由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和澳大利亚的英尼斯在1987年编著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 。
翻译家北塔曾经从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那里了解到 , “爆冷门很正常 , 他们不愿意给太热门的作家颁奖 。 但评委会也会搞平衡 , 每隔两三年爆一次冷门 , 然后再爆一个热门作家 , 以保持奖项的影响力 。 ”
在书评人唐山看来 , 此次诺奖选择“冷门”的古尔纳 , 首先是因为古尔纳的创作水平与诺奖倡导的美学理念相近 , 即“奖给在文学领域里创作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作品的人” 。
与此同时 , 在包括难民在内的移民问题困扰世界、全球化遭遇重大阻碍、右翼势力大范围崛起的当前背景下 , 选择“冷门”的古尔纳 , 也体现出诺奖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价值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