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非遗”音乐到身边“桑植民歌”进京展演

【民歌|“非遗”音乐到身边“桑植民歌”进京展演】除了聚焦古典音乐 , 北京国际音乐节还将原汁原味的“非遗”音乐带到了大众身边 。 10月10日傍晚 , 由北京国际音乐节策划的“非乐时光 遗韵国潮——湖南省张家界市原生态音乐展演” 在颐堤港购物中心冬季花园上演 。
超过2000年历史、表现劳动场景的“桑植民歌” , 富于土家族特色、喜庆热闹的“打溜子” , 被认定为中国首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曲的《幺姑嫁》 , 还有唱腔自成体系、剧情引人入胜的“张家界阳戏”片段参加了展演 。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桑植民歌的传承人 , 尚生武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传承人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尚生武以桑植县城为阵地 , 广收学徒 , 不断地将桑植民歌传授给徒弟 , “我生长在高山上 , 晚上的时候靠着火塘 , 有人讲故事 , 故事听累了 , 就让我上去唱唱歌 。 所以我从七八岁就开始唱歌 。 ”
桑植民歌是千百年来靠祖祖辈辈口传心授才保留下来的 。 作为桑植民歌的传承人 , 尚生武介绍 , “我都是免费收徒 , 只要你爱唱山歌 , 我就教你 。 ”令他开心的是 ,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桑植民歌的价值 , 并邀请他们演出 , “重庆的天坑、张家界的景区里我都唱过山歌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这门艺术 。 ”
尚生武介绍说 , 上世纪70年代开始 , 相关部门从老艺人那里用文字记录整理近万首山歌 , 其中有500多首优秀歌曲陆续收录到专辑里 。 “县里面很重视桑植民歌的传承 , 要求中小学必须教山歌民歌 。 ”据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副局长李慈忠介绍 , 此次进京演出的队伍有51个人 , 其中包括40多位演员和部分传承人 , 年龄最大的80多岁 , 最小的只有16岁 。
文/本报采访人员 田婉婷
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