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古城!重走古蜀文明之路丨第1站:高山古城,古蜀文明探源的重要坐标( 二 )


这片史前墓地中清理出的100多具人骨,也是迄今在成都平原考古发掘的所有墓葬中,整体保存状态最好的。通过对这批人骨遗存中碳氮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古蜀先民的迁徙与生活状态。
“目前已经发表的相关资料里,关于这批人骨研究的最多。”周志清透露,“近几年内还会有更多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同期出土的大批残碎陶片,经过近4年的精心拼接,也成功复原出许多陶器标本,可以让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地审视宝墩文化的面貌与内涵。
高山古城!重走古蜀文明之路丨第1站:高山古城,古蜀文明探源的重要坐标
文章插图

出土碎陶片复原的陶器标本
在大规模发掘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格外吸引人——墓葬区出土的100多具人骨里,以未成年人居多,几乎都没什么随葬品,唯独在其中一个年龄约5岁的小孩手上,戴了两只象牙镯。出土其骨骸的M11墓葬,也因此成为高山古城遗址中唯一出土了随葬饰品的墓葬。
这个特别的情况,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这个孩子所在的家族,是不是当地比较富裕的家族?这个孩子活着的时候,是不是格外聪明乖巧,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
周志清说,这个孩子的家庭是否富裕,目前资料尚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但作为墓地中唯一出土随葬品的墓葬,且随葬特殊质料的象牙镯子,可见其生前应当是受到百般宠爱的。“甚至有可能,这个孩子在家族或部落中,曾拥有一个相对特殊的地位,或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
一个偶然的机会,
第八座成都平原史前古城被发现
遗址附近有座古庙,叫唐王寺,据寺庙门口的碑文讲述:这座寺庙最早建于唐代,历史上曾数次毁于战火,又一次次由乡里的富豪们捐资重建,最后在清乾隆年间重建成现在的规模。
高山古城!重走古蜀文明之路丨第1站:高山古城,古蜀文明探源的重要坐标
文章插图

关于高山古城遗址的两块石碑
唐王寺门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左右两边,分别立着两块关于高山古城的石牌,一块公告此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则简要介绍了高山古城遗址的发掘面积与文化意义。
敲开寺庙隔壁的村民家大门,上到屋顶露台,便可一览这处古城的核心区域了。当然,前些年发掘结束后,现场便已回填,如今目之所及,只见树木、林盘、低矮的房屋和大片收割过的稻田,一群鸽子在稻田上空低低地盘旋飞舞。
高山古城!重走古蜀文明之路丨第1站:高山古城,古蜀文明探源的重要坐标
文章插图

陈剑
高山古城遗址的另一位主要负责人陈剑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当年发现这座古城,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2002年的时候,为了配合成温邛高速公路施工,我们发掘了盐店古城,因为公路刚好要从古城中穿过。”盐店古城也在大邑,距离高山古城不远。在盐店古城的发掘现场,一位受雇协助发掘的村民,在和陈剑聊天时不经意说起:他亲戚家附近也有两条像盐店古城这样的“土埂子”。
陈剑打开地图仔细一查,果然地图上显示有一个古城村,村附近有一处地名叫古城埂。根据在成都平原多年的考古经验,陈剑判断:但凡地名含有古城、台子、土墩等字样的,很可能就有先秦时期乃至史前的古城旧址。“我一看地名又有古城,又有埂,多半有戏。”
据陈剑回忆,第一次去高山古城遗址现场时,正是水稻长势较好的时候,“看到城墙内外都是水稻田,埂子上都种的是旱作农物,红薯、玉米、土豆这些。”这些作物的区别让他进一步相信:这两道埂子就是古城墙遗迹。“因为垒城墙的土经过反复夯打,土质较为致密,水不易渗透,就只适合种植旱作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