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故宫敦煌再“相遇”,揭秘千年前的“时尚妆容”

敦煌壁画&故宫敦煌再“相遇”,揭秘千年前的“时尚妆容”
文章插图
千年时光,万里敦煌道,一次次相遇,在午门东西雁翅楼重演。这场《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上,“敦煌”简、唐胡腾舞铜俑、曾供奉在故宫宝华殿的旃檀佛造像等188件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35件敦煌壁画临本,6身复制彩塑,70余幅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还有20余件仿制华盖、佛塔等辅助展品,按“丝路重华”“万象人间”和“传承保护”三部分,展现中华文明千年华彩。
莫高窟3个洞窟也被“搬”进午门西马道旁的临时展厅。莫高窟220号、285号和320号“洞窟”一字排开。观众走进“窟”内,近距离欣赏飞天万态。
其实,70年前,敦煌研究院曾在故宫午门举办展览。70年后,故宫与敦煌再相逢,两座文化丰碑,讲述融汇古今的独特魅力。
观展·亮点
220窟
阎立本《帝王图》“神似图”
220窟的主室是覆斗形顶,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宋或西夏时,此窟壁画全被覆盖,绘以满壁千佛。1944年,当时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四壁之上层壁画,初唐艺术杰作赫然重晖。
环顾四周,看点颇多。北壁上,有翩翩起舞的舞者。不少学者认为,壁画中正在跳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胡旋舞”。
“每一幅壁画,都是上乘之作。”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研究馆员、展览策划娄婕指着一处壁画介绍,画面里前来问疾于维摩的帝王、大臣,可与阎立本《帝王图》媲美。不过按年代推算,这幅壁画绘制的年代更早。
画面中,无论是人物位置,还是衣服细节,都如出一辙。可以推测,当年很流行这种“模本”,无论是长安,还是敦煌,全国的画师都依葫芦画瓢。而敦煌因其地理与视野的缘故,处于时代艺术风尚的前沿。
285窟
神话人物扎堆儿露脸
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周描绘着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观众仔细分辨,可以找到力士、飞天、雷公、伏羲、女娲等。
“1951年,‘285号’曾经来过故宫。时隔70年再来,是故人也是新人。”娄婕站在“窟”内,这里的一笔一画也凝结着她的努力。她说,曾经复制壁画要靠老一辈文物专家铅笔起稿。而如今观众看到的“壁画”,是靠数字技术完成打底儿,更精准地捕获了古人的笔触细节。“我们团队有十多位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复制这个洞窟历时4年。”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里观众可以找到几只陶碗,碗内留着红色、黄色和石青色颜料的痕迹。“这是当年画工们曾使用的调色碗。”娄婕说,古代匠人在绘画时,倾注了自己的生命情感和内心夙愿,既让器物合乎自然之道,又彰显出技艺的巧夺天工。“这些调色碗充满温度,能让观众近切感受到匠人精神。”
320窟
“空白”的遗憾
320窟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进入窟内,观众不妨抬头望,窟顶藻井画云头牡丹井心,周围方胜纹、半团花、菱形纹、团花、鳞纹、垂角铃幔帷边饰以朱、青、绿敷色叠韵,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
北壁上,描绘了“极乐净土”的画面。宝池中,莲花花生、祥禽瑞鸟与伎乐,境界优雅,色彩以青、绿、黑为主,色调清淡。不过窟内有大片缺失,显得刺眼。这部分壁画在1942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窃。
时光流转,故宫与敦煌作为并蒂相契的文化守望者,共同见证了中国文物事业的不凡发展历程。娄婕在为展览专门制作的介绍PPT首页说,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观众们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见证者、发现者、思考者!也期待观众成为这些人类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